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思想(     
A.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便于统治者控制百姓
C.体现个人对社会的担当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 北宋赵孚指出:“庄宅多有争诉,皆由衷私妄写文契,说界至则全无丈尺,昧邻里则不使闻知,欺罔肆行,狱讼增益”,建议由朝廷制定统一的官契,以减少土地交易纠纷。据此可推知,宋代(     
A.租佃风气盛行B.土地流转频繁C.商品经济繁荣D.官府控制松弛
2022-12-25更新 | 46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0世纪开始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得当时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这对地处西部、北部的游牧民族打击很大,很多草地出现了沙化,而原先的一些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游牧民族向南迁移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其次,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地向南发展,还有赖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此时中原王朝的懦弱和管理上的内部空虚。

——摘编自赵红军《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材料二   南方远离在北部边疆生活的民族政权,且其西、南两面都无势力较强的非汉族力量,东面则是大海,周边环境比较安全。宋代南方人口稠密地区能在一定的人口压力下保持着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和向开发中地区迁移以外,还要依靠大量的人口投身于工商业和农业多种经营以及非生产部门。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三   宋代江南各路人口密度统计表(人/平方公里)

时期江南东路两浙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福建路
北宋后期24.930.727.717.016.0
南宋中期27.932.937.722.525.4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0世纪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宋时期,都城形成一个开放城市,临街开店,沿街叫卖变成常态,景德年间(1004-1007年)夜市更延至四更,甚至“通宵买卖,交晓不绝”。材料表明(     
A.市场活跃夜生活丰富多彩B.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
C.商业经营突破了时空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022-12-20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北宋政府宰辅出身比例统计表。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北宋政府宰辅出身比例统计表
高官家庭中官家庭低官家庭布衣
北宋前期25%27%10.5%37.5%
北宋中期24%16%5.33%54.67%
北宋末期23.5%12.34%1.20%62.96%
A.官员的家庭影响力消失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C.宰相的权力逐渐下降D.科举制度的功能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士人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秉持“从义而不从君,从道而不从父……君有不地要义,不从也,而况于权臣乎!父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他人乎”的原则,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大战家之用也”。这一原则(     
A.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B.规范了中央行政决策机制
C.推动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使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代中期以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表明宋代(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
C.儒家民本思想得到贯彻D.封建等级制度走向解体
2022-12-06更新 | 530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宋时,南方普遍抵制面食,有的医书甚至说小麦里有火毒,只有西北经过霜雪的小麦才能吃。而南宋时,临安一带面馆林立,专门制作与贩售糕饼的面食店也随处可见。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南北经贸联系加强B.南方粮食种植结构变化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政治变局带动风俗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观察图1《西夏文写本佛经卷首版画》与图2《西夏文铜马面具》,可基本确认西夏(     
A.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B.战争与宗教成为活动中心
C.深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D.文字成熟广泛运用于生活
2022-11-27更新 | 25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人口与社会】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宋代有着强烈的保富意识,重视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宋儒提出“四民皆本”的思想。宋代政府改变唐代限制贸易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打破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诸商舶兴贩已经抽解与免两州商税外,其余合收税,场务不即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宋代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商人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李华遷等《宋代社会治理研究》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治理上的新变化;并分析古代人口南迁产生的历史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