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人物谱历史研究离不开人物研究,人物研究不能孤立地就人论人,而要考察人物生存的背景与时代,这样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与行动。

材料一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涉及的人物

①秦始皇   ②蔡伦   ③洗夫人   ④朱熹   ⑤康熙

⑥魏源   ⑦李大钊   ⑧袁隆平   ⑨屠呦呦

材料二   探究主题

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将材料一中的人物,按材料二的探究主题进行分类,并填写序号。要求:序号须全部使用,且不得重复。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运用该主题下所选人物的相关史实说明该主题。
7日内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2 . 《辍耕录》中记载:“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这表明(     
①大规模使用雇佣劳动的现象出现          ②黄道婆推广了纺织技术
③手工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商业发展          ④学校教育推动技艺传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一   唐朝统治结束后,都城的建置总体上呈现东移、南迁和北移的趋势。“汴水自唐末溃决”,后周世宗“因故堤疏导之”,以开封为中心,“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资治通鉴》)。北宋时一直有迁都之议。宋神宗时大臣张方平说:“今之京师(开封),古所谓陈留,天下四冲八达之地,非如函秦天府……洛宅九州之中,表里山河,形胜足恃。”(《续资治通鉴长编》)但终北宋一朝,都城并未迁离开封。《宋史·河渠志》写道:“汴水横豆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靖康之变”后,南宋建都杭州。元明清三朝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均以北京为都城。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大运河》等

材料二

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泛滥和国势衰微,大运河淤塞日益严重。1901年,清政府宣告停止漕运,千年漕运史终止。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它被全面治理、修复,开始重新焕发青春。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南水北调的东线经由京杭大运河,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进入21世纪,大运河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大运河苏北段北煤南运的年运量在3亿吨以上,3倍于京沪铁路。大运河也是北粮南运和南货北调的重要通道。
2020年,习近平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大运河山东微山湖至杭州约800公里河段,其运量比欧洲最大的航运河莱茵河多1亿吨,是全球货运量排名第四的河道。2022年,大运河总运量达8亿吨。
202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保护传承和发掘利用能力,构建国家记忆体系。

——摘编自《京杭大运河经济带进入“重塑时间”》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以后,历代都城的建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大运河的变迁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交融、活跃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南北面官制促进女真族与汉族民族交融
B.榷场互市贸易加强宋与辽夏金经济往来
C.迁都燕京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D.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
2024-05-10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是元代刻本《百家姓》的首页,为方便汉族人学习八思巴字而编撰。其中左侧是八思巴字与汉字的对照,右侧是汉文序言。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①八思巴字是由汉字改制而形成     ②体现了元朝对汉族士人的吸纳
③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     ④反映了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5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水稻的输入与输出

材料一   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在唐末传入我国后,经宋朝政府的大力推广,兼之自身的优良品性,逐步发展为长江流域居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并相继演化出众多优良的新品种。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比较短,江南地区种植占城稻的时间,大致是在每年的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在收获完占城稻后,还有较长的农时可以用来种植麦类作物。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人口南迁,导致南方江、淮、浙一带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成功推广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国,特别是缺粮国,开展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项目,聘请中国专家到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10多个国家开展商业化种植,种植总面积超过7800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2t左右。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占城稻在宋代推广种植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推广的原因及影响。
2024-04-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宋代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为市舶司。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宋代对市舶司设置方式变革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②陆上丝绸之路衰落
③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3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表述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普及

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

B

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理学成为基层教化的主要工具

C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本民族文字

民族交融限于文化层面

D

元朝的简仪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元代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A.AB.BC.CD.D
2024-04-2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4·浙江杭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这个数字只有19%。有研究显示:1148年和1256年两份进士题名录,约有57%的人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但如果扩大家族范围,几乎所有宋代功名获得者在官场中都有亲属或亲戚。材料说明(       
①晚唐时期官场中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       ②唐宋科举制度带来渐进式的阶级流动
③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       ④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8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2)(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10 . 《论语》 —— 人类文明的瑰宝

材料一   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   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都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

——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

材料二   4世纪后期。《论语》传入日本。7世纪。日本最早的宪法中多条目直接出自 于《论语》。大化改新时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书目。《万叶集》《源氏物语》 等作品均引用了《论语》的话语。9世纪。祭拜孔子与孔庙合法化,宫廷首开“论语讲   筵”。18世纪,朱子学在日本取得官学独尊地位。政府和民间初等教育都以《论语》为教   材。近代日本企业家利用儒家伦理。为其追求利润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从17世纪开始   《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儒家不依靠宗教力量、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发展   的思想体系,成为欧洲思想家们学习的对象。其中伏尔泰尤其引人瞩目,他认为中国“在   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论语》译介 与研究兴盛,译本越来越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论语》也在当时成为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摘编自馆冈邦雄《<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论语》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简述《论语》对外传播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