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0 道试题
1 .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被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钱玄同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他认为孔学“捣乱”了中国文字,使汉代之后“真字跟假字,混淆杂糅”,并且汉字已沦为“孔学之符号”。他主张采用“拼音文字”来替代,因为汉字在实际应用时早已“主音不主形”,只要猛进一步,改为“拼音”,便可顺应文字的进化规律。……西方“便以形式极简而数目极少的几十个符号拼成上千下万的文字,分合改变既极自由,书写印刷又极便利”……所以他提出废除汉字,改用拼音,顺应文字的进化规律,从而“努力振拔,拼命前进”,以赶上西方文字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西南大学文学院王小惠《钱玄同的汉字论与“废汉文”》

材料三   19551月,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官方在宣传简化字时,已不仅仅将简化字作为扫盲和通俗读本之用,而是“要把群众手写已成习惯的那些简笔字用到印刷上面,以代替原来的繁笔字”……近代以来,在列强入侵和民族危亡的历史语境中所产生的汉字拼音化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共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利用政治力量推动汉字简化改革具有极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在当时的文字改革话语建构之中,繁体字与旧社会、旧的统治阶级相联系,简体字与新国家、工农阶级相联系。带着在旧社会学习繁体宇,甚至于没有机会上学的痛苦记忆,群众欣喜地迎接着简化字,希冀能突破繁体字的文化围困。就是在这样一种新旧、难易的对比之中,工农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政权的认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文字创立的共同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文字创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玄同在汉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及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字简化改革的意义。
2024-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饮茶文化的兴起始于南方,直到唐朝中晚期北方人民也开始大量地饮茶,茶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有物,茶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国著名的茶马古道始于唐朝时期的“茶马互市”,贸易的需要使得茶叶被大规模种植,为促进当时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出现了我国著名的青瓷和白瓷,同时烧出了成熟的黑、黄、唐三彩以及彩釉等瓷器,这些瓷器的出现为泡茶工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使得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变得更加细腻和精致。唐宋时期出现的禁酒令也为饮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人们以茶代酒,进而促进了饮茶风尚的传播。唐诗宋词中的文化元素,及时行乐、豁达不羁、为国效力等思想也为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奠定了古朴清新、积极入世的核心内容,这可能与当时较为开放的社会以及宗教有关。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大都讲究“天人合一”……

——摘编自余飞《唐宋茶文化的兴盛原因及其与人之心性修养的研究》

材料二: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兴盛期。政治上,茶叶外交、贡茶、赐茶成为常态,既维系了与少数民族、外邦的联系,也使得茶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符号对外输出;经济上,鼓励茶叶种植和贸易,茶马古道、茶税、茶法等逐渐成熟;文化上,茶诗、茶词、茶艺、茶礼、茶俗、茶寮、茶馆等茶文化子系统要素得以全面蓬勃发展,并与儒释道文化互动互构,成为“无异米盐”、百姓须臾不离之物,最终完成了“天下一统”的茶文化共同体建构与认同。

——摘编自周瑞春《从夷夏到天下:茶文化共同体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茶文化兴盛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茶文化承载了怎样的社会功能?
2024-05-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一   唐朝统治结束后,都城的建置总体上呈现东移、南迁和北移的趋势。“汴水自唐末溃决”,后周世宗“因故堤疏导之”,以开封为中心,“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资治通鉴》)。北宋时一直有迁都之议。宋神宗时大臣张方平说:“今之京师(开封),古所谓陈留,天下四冲八达之地,非如函秦天府……洛宅九州之中,表里山河,形胜足恃。”(《续资治通鉴长编》)但终北宋一朝,都城并未迁离开封。《宋史·河渠志》写道:“汴水横豆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靖康之变”后,南宋建都杭州。元明清三朝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均以北京为都城。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大运河》等

材料二

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泛滥和国势衰微,大运河淤塞日益严重。1901年,清政府宣告停止漕运,千年漕运史终止。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它被全面治理、修复,开始重新焕发青春。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南水北调的东线经由京杭大运河,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进入21世纪,大运河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大运河苏北段北煤南运的年运量在3亿吨以上,3倍于京沪铁路。大运河也是北粮南运和南货北调的重要通道。
2020年,习近平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大运河山东微山湖至杭州约800公里河段,其运量比欧洲最大的航运河莱茵河多1亿吨,是全球货运量排名第四的河道。2022年,大运河总运量达8亿吨。
202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保护传承和发掘利用能力,构建国家记忆体系。

——摘编自《京杭大运河经济带进入“重塑时间”》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以后,历代都城的建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大运河的变迁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4-05-1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存最早的“囊宇图”是南宋石刻《华夷图》,该图绘制范围东抵朝鲜.西 至葱岭,北达长城以北,南到南海和印度洋,对于中华以外的地区绘制极为简单。明洪武年 间的《大明混一图》描绘范围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至爪哇,北抵蒙古,但其中明朝控制的 区域位于地图中央,且不成比例地占据了绝大多数面积,其它地区只是被填塞在地图的角 落之中。明末的《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已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 南极,标绘了经纬网和部分国家的名称,但图中明朝疆域极大,而南、北美洲和南极的形状 被大幅度剪裁、缩小、扭转甚至变形。

——摘编自成一农《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兼论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材料二   1886年.《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在英国伦救的 《绘图》杂志上刊出。该图采用对于角度和方向定位最为准确的墨卡托投影法绘制,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地图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用同色标涂英国本土及英属殖民地,包括加拿大、英属西印度、西非、南部非洲、英属印度、英属海峡殖民地、澳大利亚和断西兰。另外还标注了英国掌控的要塞及港口,如中国香港以及1885年刚刚占领的朝鲜巨文岛。各殖民地之间由横跨三大洋的航线紧密连级。地图周围环绕装饰图案,在地图下方,象征着英国的不列顿尼亚女神手持 三又戟和“米”字盾牌,端坐在象征整个世界的球体之上,女神两旁环伺着来自各殖民地的土著、奇珍和代表性动物。

——捕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材料三 甲午战争以后,地理学和地图学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1903年武昌舆地协 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被列为“大学堂审定中等课本”。1904年,为配合中小学“最新 教科书”的编辑与发行,商务印书馆先后译印《西洋历史地图》《减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颜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1909年出版的《世界新舆图》更是一改晚清以来以北京为零度经线的传统做法,将国际公认的本初子午线作为起点,受到当时知识界 的广泛关注。地图出版物普及于普通知识阶层,成为得风气之先的文化政治符号。

——摘编自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时期“寰宇图”发展历程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图绘制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刊印世界地图的意义。
2024-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咸平二年(999)正月诏书:“如闻榷茶之所,官不售者,必毁弃之,斯可惜也。自今令第其品而受之,轻其价而出之,使物无弃而民获利"。诏书中所说的“榷茶之所”是官营茶场。

咸平三年(1000),杨允恭建言:产茶之地,民输赋者悉计其直而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输榷务。商人弗肯,久而不鬻,官即焚之。今请均其色号、以年次给之。真宗“许之”。真宗即位之初,由榷货务总领茶货购销造成的问题依然存在,其最突出者,即茶户长途运输的困难。咸平三年,他下诏茶户可以就地缴纳茶货。景德三年(1006),因主管部门“制茶事过为严急”,真宗上谕说茶货采摘不易,对茶户所呈交合格产品,官府应按其等第收购,不合格也要按价支付官钱,如只认可精细合格茶品,则伤害茶户利益,茶户多贫民,如茶叶交售受损则可能聚为寇盗,故此等事宜务必灵活处理。禧元年(1017)五月,他甚至还发诏令“福建路买纳民茶,斤增十钱”。

——摘编自李世忠《论宋真宗的茶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宋真宗茶货购销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真宗茶货购销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4-05-11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州的水系比较发达,连通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水系,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境内水网密集,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除平原之外,杭州还有一定面积的山地,极为适合竹木、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靖康之变,北方国土沦陷,杭州成为南宋都城,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富饶而繁华的城市经济为杭州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裕的资源,每年前往杭州朝贡的外国使团络绎不绝。杭州的瓷器、茶叶、书籍、药材等畅销海外,国外进入杭州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珠宝、象牙等。

——摘编自邱靖《两宋时期杭州的海外贸易》

材料二   1517年,葡萄牙占据广州屯门(今香港屯门区),构筑炮台城濠。1521年,明朝海军进攻屯门,葡军不敌,大部被歼,余者逃回马六甲。16世纪30年代以后,广东已部分开放海禁,葡人重返广东沿海活动,“完全抛弃了任何武力对抗,转而在中国采取贿赂与讨好的政策”,于1554年以后获准租借澳门,进入澳门贸易,1578年以后,葡萄牙商人从明朝政府方面获准特许,每年春、夏两季到广州参加互市。这种直接对华贸易权是西班牙、荷兰及后来的英国人长期梦寐以求而最终仍不能得到的。葡萄牙人主导了远东的丝绸贸易,日本及部分欧洲市场所需的大量丝绸主要由葡萄牙人从澳门转贩。据估计,葡人的远东贸易利润为300%。

——摘编自庄国土《略论早期中国与葡萄牙关系的特点(1513—1643)》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杭州海外贸易发达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葡萄牙能够主导中西方丝绸贸易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许多城市妇女走出家庭,成为与农业相脱离的手工作坊主、雇工或女使。如(贾易)“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氏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九市馆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是宋朝城市妇女从事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她们大多是沿街、上门叫卖的小商贩,或是开中小店铺的店主。城市中还有很多依靠文化与技艺谋生的妇女,《齐东野语》就记载了一位精艺绝妙的女医邢氏。宋朝时期的酒楼上已有一些受雇为酒客斟酒换汤的妇女,还有一种临时受雇的妇女,类似于现代的钟点工。

——摘编自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

材料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最佳方式并不是进工厂,而是做女佣。以晚清的广州为例,社会对女佣需求量很大,女佣则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她们受雇从事的家务劳动均是以往乡间家务劳动的自然延伸,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且广州地区妇女无缠足陋习,亦不忌讳抛头露面。这时的女佣,与之前的女佣已有本质区别,她们与东家建立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没有或者基本上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成为与女工一样的职业女性,有“广州梳佣”等专门称谓。|当地竹枝词写道:“梳佣光洁小环妖,短短衣装窄窄腰。娜步湛华园外过,花香人影共娇娆。”她们的装束较为时髦,其衣饰装扮甚至被一些大家闺秀仿效。

——摘编自夏坤《晚清广州女佣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基本权益,纵深推进对不合理的婚丧嫁娶习俗、不平等的性别观念的整顿(整治),基层女性不仅摆脱了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限制,而且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可能性。

——摘编自彭杨扬《重视基层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晚清广州女佣与宋代职业女性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广州女佣群体兴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职业选择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认识。
2024-05-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材料表明宋词的繁荣,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词的两大派别,每个派别列举出一位代表词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2024-05-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论双方当事人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中国古代家长对于子女结婚的包办,大多是从“传宗接代”的目的出发,而忽视子女的个人选择。同时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中的结婚程序繁多,自西周时期首创的“六礼”,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简化,但作为传统习俗仍一直延续下来。

—摘编自潘文波《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之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二 陈旧的婚姻观念总要被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抛弃,鸦片战争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同时也吹响了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化的号角,古老的中国拉开了婚姻观念变革的大篆。封建包办的婚姻逐渐被废弃和淘汰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自主权。爱情、自由、平等、尊重等信念被注入新的婚忘观念腐朽的、不平等的婚姻观念和模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婚姻观念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目的的变化、婚姻媒介的变化、婚姻决定权的变化、择偶标准的变化、夫要关系的变化。

—摘编自王莹《中国近代婚姻观念变化之梳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英国一些贵族虽有光荣的头衔,却缺少支撑门面的钱财,他们明显地感受家道中落,入不敷出。于是,贵族也十分渴望得到工商阶级的扶持,来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亏空。这种需求和“暴发户”(资产阶级新贵族) 的需要极易一拍即合,形成互利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最好方式是联姻,联姻的结果是皆大欢喜。贵族们获得了财富,从而能更神气地保持贵族的风度和体面;“暴发户”则使子孙们获得了光聚的血统,从而在上流社会中挣得一席之地。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婚姻观与中国古代婚姻观的最大差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姻的婚姻观。
(4)综上,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出现不同婚姻观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