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唐至五代时祈雪活动极为少见,直到两宋时期,祈雪活动才变得日益频繁。如图为宋代地方祈雪活动分布图。据此可知宋代(     

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B.南稻北麦格局的突破
C.南方农耕相对发达D.产业结构已发生变化
2024-05-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3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酿酒以谷物发酵的黄酒为主,黍、粟、秫等谷物在酿酒原料中占主要地位,直到宋代以后,稻米和小麦成为酿酒最重要的原料品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A.稻麦复种制的推广B.酿酒技术的提升C.农作物品种的增加D.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4-03-06更新 | 497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宋代哥窑与汝窑的工匠精心钻研,以“天青”“粉青”“豆青”等取自自然景物本色的温润釉色与“裂纹”共同构成了一种优美、自然的风格,使器物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这主要反映了(     
A.制陶技术的重大革新B.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
C.道法自然的审美取向D.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史前时期,粟是黄河流域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裴李岗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址都发现过粟。黍的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商周至春秋时期,稻成为仅次于黍、粟的主要粮食作物,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遗址曾发现过稻壳的遗存。小麦从西亚传入并在黄河流域种植,甲骨文中多见“麦”字,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大为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小麦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已经大量种植,较以往有明显改变。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粱、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中荞麦因抗秋寒低温、生长期短的特点,在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明清时期,稻、麦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自然环境变化,黄河流域水稻种植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小麦因灌溉技术的提高,替代黍、粟成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黄河流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影响。
2024-01-22更新 | 346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宋时期,淮南地区由于种茶农户众多,专门称之为“园户”。福建地区最上品的龙凤团茶,一斤售价黄金二两。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了很多“霜糖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可见,当时南方地区(     
A.海外贸易提高了农户社会地位B.城市发展刺激消费观的更新
C.面向普通民众的基层市场活跃D.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倾向明显
7 . 如表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755.4%
1078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
1102年1265762322769318113945461905606.9%
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B.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8 . 北宋张载主张:政府将地主私有土地划分为“井”,每900亩分800亩给佃户,剩余100亩由获地佃户共同耕种,收获物全归地主;同时,政府任命地主为田官,管理原有佃户。这一主张旨在(       
A.加强基层自治B.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C.促进社会公平D.复兴儒学的正统地位
9 . 宋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等两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现象(     
A.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客观推动B.说明南方农耕方式较为粗放
C.是北民南移带来的直接影响D.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
2023-07-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唐朝长安城布局图               图二北宋东京城布局图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轴护相衔,千里不绝,越於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威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

——(宋)朱或《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并从时空发展的角度指出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7-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