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静江府城(位于今桂林市)在西南边陲的作用由唐至北宋初年的平定叛乱扩展为宋朝管控广南西路、平定叛乱、抵抗越南入侵、阻挡蒙古军队“斡腹之谋”等多种军事作用,其政治职能在两宋时期逐渐从军事职能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静江府城逐渐成长为地方行政中心,后来集广南西路赋税钱谷、刑法、市易、水利等行政权力于一身;其对内开始辐射整个广南西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与整个宋朝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对外沟通西南地区与国外的经济贸易。两宋时期,静江府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教育事业,依靠桂林山水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广西山水文化名扬海内,后又通过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和佛寺、道观的修建,赋予了广西山水更多的文化意境。

材料二   两宋时期,静江府城由单一的军事性城镇发展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多职能复合城市,其城市职能演变过程中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与静江府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两宋时期大量人口南移、国内外整体战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两宋时期社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聂定《宋代静江府城职能演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静江府城在两宋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静江府城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一千多年来各种宗教在此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泉州早在五千年前有闽越族在此聚居,艰苦的耕海牧洋生活,使其具有泛神信仰特征,只要是有用的、有利的神灵就加以信奉。魏晋时期汉人从中原地区迁居至此,与原有民族融合。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等来此经商、定居,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宗教相继传入泉州。信奉伊斯兰教的商人与汉族通婚.繁衍后代,成为回族的祖先。泉州社会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构成的移民社会。宋元政府采取较为开放的姿态.授予不同宗教背景的蕃商相应官职,管理泉州的商贸活动,例如南宋长期掌管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庚就是穆斯林。

——摘编自马照南《泉州宗教文化相容共存之品格与现代价值》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引发了欧洲各地的宗教纷争.新教派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冲突激化,导致了长期的宗教战争,例如德国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618年,主要是由于信奉新教和天主教的德意志诸侯之间矛盾冲突,并将欧洲各个国家卷入战争。战争的可怕后果迫使各方开始寻求和平解决宗教争端的途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各国统治者有权自由选择国家的宗教信仰,以一种相对平等和公正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各国的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宗教宽容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些开明君主和思想家进而主张国家与教会分离,不允许宗教干涉国家政治和世俗生活,宗教只是为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和保持“良心”的手段。荷兰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强调个人的内心信仰和良知,主张人们应该通过理性和教育来解决宗教争端。而不是通过暴力和迫害。

——摘编自孙浩然《近代欧洲宗教宽容的起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泉州地区各种宗教得以长期共存和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战争爆发的背景,并分析宗教宽容原则的重要意义。
2024-01-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材料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宋朝著籍户数由642万户增加到2088万户,人口峰值约11275 万,年平均增长率达9.2‰。宋代的住房形势较此前历代更为严峻,租房是宋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从官员到老百姓,都存在租房居住的现象,甚至军队也需要通过自己租房来解决居住的问题。租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士兵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但使士兵脱离了正常的军营生活,对士兵、对社会都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摘编自梅波《宋代租房现象研究》

材料二

第163条政府所建房屋之租金,不可超过建筑费用和建筑用地总价数年利的8%;个人房屋之租金,不得超过地价所载土地及建筑物之总价额年息之12%;若原租金超过标准租金的,则按标准租金支付;若原租金比标准租金少,就按照原租金付款,出租人不可用任何理由加租。

第167条房屋标准租金的实施时期:定期租约到期之后,承租人可按照原有条件继续租赁。

——摘编自《中华民国土地法》(1930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房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房屋租赁相关立法的特点。
(3)研究表明截至1946年,《中华民国地法》仅在局部地区短暂试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给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4 . 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端拱二年五月,诏自今商旅出海外蕃国贩易者,须于两浙市舶司陈牒,请官给券以行,违者没入其宝货”。神宗元丰年规定“诸非广州市舶司辄发过南蕃舶缸,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丽者,以违制论。”到元丰八年改为:“诸非杭、明、广州而辄发海商舶魟者,以违制论”。外国商船也要申领凭证,规定“召本土有物力户三人,委保物货内不夹带兵器,若速禁以堪造军器物,并不过越所禁地”。元符三年“又诏应蕃国及土生蕃客,原往他州或东京贩易物货者,仰经提举市舶司陈状、本司勘验诣实,给与公凭”。

——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材料二   晚清实银的成色在各省通用的宝银共计一百零四种。随着贸易的发展,记账方式需要更简洁的方法,由此代表实银交易符号一虚银便产生了。虚银的一般符号是“平”,主要有六种.1855年,外商采取步骤用墨西哥银元取代本洋,但是遭到了中国商人的拒绝,上海已处于商业交往没有价值标准的困境之中,——无论是买或卖,都不知道收受什么或必须支付什么。咸丰年间,上海的外国银行和商界议定,将双方来住帐目一律改用规元计算,计算时首先把宝银换算成纹银成色标准(清朝法定银两标准成色),再以九八除之即得规元数,因此得名九八规元。自1857年,上海商人改用规银作为记账单位后,使上海的通用记账虚银单位只有规银一种。

——摘编自刘育梅《晚清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与透视》

材料三   建国初期,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中国主要贸易对象。特别是通过与前苏联的进口贸易和使用其政府贷款,中国引进了急需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同时,中国努力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千方百计开拓与西方国家的民间和官方贸易渠道,此时的出口贸易主要是通过香港地区的转口贸易,用于换取外汇。

——尹智超《新中国70年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市舶司公凭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规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2023-12-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2023届高三2月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关于“古代文学艺术之美”主题的活动,设计以下活动。


(1)探寻古代文学。填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的时期。
时期作品
《诗经》
《史记》
《齐民要术》
《蜀道难》
《念奴娇.赤壁怀古》
《红楼梦》


(2)了解艺术作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含有对历史史实和古代社会现象的高度总结,请任选一则文学艺术作品,以“文学艺术与时代的互动”为主题写一段鉴赏。
2023-12-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宋代武汉城市发展】

材料一

著作记载
(南宋)陆
游《入蜀记》
“(鄂州)贾船客舫,不可胜计,衔尾不绝者数里。此郡自唐为冲要之地……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日昳(yì,太阳偏西),移舟江口,回望堤上,楼阁重复,灯火歌呼,夜分乃已。”
(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鄂州)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闰(chánhàn,指商店)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

材料二   两宋时期,湖北政治和文化中心逐渐由荆州、襄阳向鄂州迁移。从宋代开始,鄂州频繁成为领辖数州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南宋时期,鄂州作为抗金重要基地,岳飞在此驻军抗金达七年之久。军营中除了士兵,还有为数不少的军属,增加了城市人口数量。从地理上看,鄂州沟通南北,联接东西,位置相当重要;从人口上看,当时鄂州居民超过十万户,加上屯驻有大量军队,催生了大量物资需求。

——据《回望唐宋时期武汉的烟火气》等整理

注:上述材料中出现的鄂州均相当于今武汉三镇之武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武昌城市发展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武昌兴盛的原因。
2023-12-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房屋租赁业繁荣,利益丰厚……宋政府开始直接插手房屋经营,将出租的公房分为“直管房”和“自管房”。“直管房”是指由政府设置管理机构——店宅务直接管理的房屋,“自管房”一般指学校、部队等政府附属部门管理的公房,其收入不纳入国家财政收入,由本部门留作自用。

——摘编自毕玉姣《宋代房屋租赁业研究》

材料二:宋真宗景德年间,“有司言,京师民做官舍,居人获利多而输官少,乞增所输,许夺赁”。真宗以“先帝屡常止绝”为由加以否决。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接连下诏:“赁官屋者,如自备添修,店宅务无得旋添僦(租佃)钱”,“在京店宅,自今止以元额为定,不得辄增数夺”。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下诏:“贫民住官舍者,遇冬至、寒食,免僦直三日。”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政府直接插手房屋租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年租佃住房经营的积极作用。
2023-12-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在农本思想的支配下,赵宋王朝大力鼓励甚至组织农户开垦荒地,“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具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到了宋代,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材料二   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朱熹在地方推行由民间组织的社仓,以及义役、书院、宗族组织等。这些公共组织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需要经营某些产业或田产,从而形成公共经济,故族产在宋代以来的公共经济中也就占据主要的地位。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

——摘编自王一胜《宋代经济的现代韵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9 . 古代和近代新安商人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衣冠南渡”的现象,在这些南渡之人中,就有一部分人定居在距离中原比较近的新安(新安江的源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子东山再起的劲头儿,但是面对的却是“山九田一,丰亦不足食”的现实。新安人虽然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条件,但大自然给了他们便利的水路,特别是新安江,直接可以通达杭州,再通过杭州与大运河相连。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形成商帮集团。

—摘编自[日]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二   明嘉靖(1522—1566年)至清末民初,新安商人渐趋衰落。一代代新安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了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新安商人达到了鼎盛时期,‘无新安人不成商’这种说法,开始叫遍天下”。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出现大规模“衣冠南渡”的两个重要时期,说明东晋时期“新安商人”被迫经商、“活动”频繁的因素,并写出“新安商人”后来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代“新安商人”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的客观条件,及其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80万亩,年产量约相当于今6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

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

——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

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茶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

——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材料三 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就有一套中国茶具和221磅红茶。新王后不仅饮茶,还宣传茶的功能,在她的指引下,饮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但是由于茶叶价格昂贵(虽然价格在下降,但直到17世纪末,一磅茶叶的售价仍然相当于1名男仆一两个月的工资),直到17世纪末英国饮茶之风并不盛行。

18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茶叶,随之英国民众对于饮茶十分热衷。1755年一位到英国旅行的意大利人写道“即使最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到18世纪末英国人每人每天超过两磅,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喝茶民族。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广泛种植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宋朝中期在徭役征收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朝实行“以茶治边”以控制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除实行互市外朝廷对北方蒙古族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英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叶的引进使英国形成不同于中国的茶文化,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和英国茶文化的表现。
2023-12-16更新 | 34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