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二   中国唐代至元代南方与北方户口数比例对照表(如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元代129885476.4%509112123.6%

材料三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据(明)李翊《戒庵老人漫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开发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自唐到元代南方与北方户口数比例变化的趋势,分析宋元时期南方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从社会经济结构角度看明清农业发展的历史局限。
2023-11-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2 . 下表是唐朝至南宋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它反映出唐至南宋的变化趋势是(     
地域年代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493459679
南方2578301238
A.南北文化交流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D.中央集权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0次组卷 | 73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隋朝运河线路图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隋朝相比元代航运线路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在990年令江南、两浙召游民,劝其耕种,难免租税徭役五年。或则发给谷种和借贷,其中1012年的一次,为了预防旱灾,政府派人从福建取占城旱稻种,分给江、淮、浙三路,令农民择地势较高的土地莳种,并将种植方法写成榜文公布,指导农民耕作。或将概括到的荒田、逃田,召人租佃,如在1123年概括到江东逃田160顷、两浙456顷等都是。垦田成绩优异的官员,以提升官职作为奖赏。

----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


--据[美]施坚雅《中国历史的结构》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府对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时期华北和东南沿海经济活动水平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6 . 移民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唐朝中期的动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南方经济以此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北宋末年,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这些移民运动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大批失去土地的北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然而即便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实在谈不上有所谓“市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第二次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南下移民对南方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导致大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因素。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江南地区工商业经济出现的新趋势,并简要分析当时“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的重要原因。
7 . 传承与发展: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材料二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信仰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彼得·弗兰克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摘自2017年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各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是“技术之路”和“信仰之路”。根据材料一、二,用一句话概括丝绸之路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炼“一带一路”传承的精神,并概括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2-06-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述及古代南方经济,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了“楚越之地……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记载;沈约在《宋书》中则描述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变化反映了(     
A.汉代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越北方B.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成就突出
C.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宋代已经完成南移D.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缺乏延续性
2024-05-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汉、唐、宋时期南北户数增减变化数据图。对该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源于美洲物种的传入
B.推动政府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C.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与南方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
2024-05-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10 . 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载:“江南东路,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每平方公里口数249(人),至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增至27.9(人);两浙路,崇宁元年为30.7(人),至嘉定十年增至32.9(人)……如果换算成百分比,一百余年中人口密度江南东路净增12%,两浙路净增7%。”出现这一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A.王安石变法B.“苏湖熟,天下足”
C.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2024-05-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