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     
A.确保了南北方录取比例一致B.顺应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
C.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D.失去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意义
2 .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河南151621
江苏7817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019-01-30更新 | 5707次组卷 | 79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北师大遵义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3 . 人口与经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307311年),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755763年),第三次是“靖康之变”(1127年)。这几次南迁都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在求生的欲望下,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徙。而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期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
4 .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全球华人文化的认同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灵著录序》和《灵著录略》两篇文章,是重要的妈祖史料。《灵著录序》提到元代诗人张翥曾奉旨到湄洲妈祖祖庙代祀,得祖庙《灵著录》母本,致仕后汇订成编。另一篇《灵著录略》,著者林朝裕,作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是对张翥《灵著录》一书内容的概括,保存了《灵著录》的主要内容。《灵著录序》中“妈祖诞降”“海上灵迹”等是后来妈祖显圣故事的母本。如妈祖诞降湄洲,有“生而地紫”异象,自幼“变幻而秘法得”;能“席海以行”,即后来的“挂席泛槎”故事;“逝而见梦以祠”,即后来的“显梦辟地”故事;海上救护神迹即“怒涛济溺”“神助漕运”等故事。林朝裕在《灵著录略》按语中说妈祖“种种奇迹”及“褒赠”,早在宋元时期就“俱载《灵著录》”。《灵著录略》记载“天妃妈祖,林氏,出自吾族,毓诞湄洲,而神灵赫濯,利国济民”。曾祖统军兵马使林保吉,曾参加高平之战,“乘功而归,遂别业于莆阳之湄屿”。

——摘编自林龙锋,刘福铸《仙游郭坑林氏族谱与妈祖史料》

材料二   传说妈祖受到观音菩萨的超度而成为女神,有预测大海变化的能力,故而成为福建地区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宋元时期,中国海商数以万计,虽然中小商人最多,但资产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海商也层出不穷。据南宋刘克庄文集记载,“海贾归来富不赀(同“资”,财),以身殉贸实堪悲。”两宋以来的王朝政权多次因“护海神迹”而将福建地方社会的妈祖信仰纳入到国家礼制秩序当中。

——据王文钦《妈祖崇拜与儒释道的融合》等

材料三   妈祖信仰起源于北宋时期的福建莆田湄洲岛,大陆移民将其传入台湾后,在岛内各地进行了广泛传播,初步形成“福建祖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奠定两岸妈祖信仰的谱系结构。

——游红霞《妈祖信仰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与实践机制》

材料四   妈祖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古代海上贸易,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二是福建、广东等地去海外的移民传播。三是当地华侨华人团体的积极推动。据陈尚胜《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中的资料统计,总共159座天后宫会馆,其中闽商所建占105所,分布在广东、广西、云贵川、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安徽等地。资料显示,全球有妈祖庙数千座,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南极洲外的所有大洲,信众超3亿人。

——摘编自林明太《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中的史料探究妈祖信仰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妈祖信仰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妈祖信仰传播的现实意义。
2023-11-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为北宋时期南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     
A.是统治者以南制北政策的结果B.表明君主重视官僚队伍的建设
C.与北宋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D.有利推动北宋文官政治的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以下表格列出的是唐宋时期主要省份公共工程数目表。工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陕西河南山西直隶江苏浙江江西福建
3211322418442029
北宋127252043861845
金以及同时期的南宋42144741853663
A.生产工具的发展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经济重心的变迁D.国家政局的变动
2023-12-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表是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
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
A.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C.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D.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8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图2分别是隋朝和元朝大运河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的评价


(1)通过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指出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3-07-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宋出现以下现象:科考中,南方人优势明显且出现南北分卷制度;全国20万户以上的大州,北方仅有11处,南方达到44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以上现象共同反映了
A.南北差异缩小B.社会经济变化
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政策调整
2022-01-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依下表所示,影响其分布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民族关系的融合
C.南方的交通便利D.经济地位的消长
2021-07-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