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斗茶始于唐代广东惠州。北宋初,茶农茶客们将在斗茶中胜出的最好的斗品充作官茶进献给皇帝。此后,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之风逐渐在全国流行起来。这反映出(     
A.斗茶竞争日益激烈B.茶品日趋多样C.南方习俗影响扩大D.茶艺水平提高
2 . 如图为宋代苏汉臣所绘《长春百子图卷》(局部),画中绘有四个孩童玩耍蹴鞠的场景:右边的童子忙着颠球,另外三人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中间的蹴鞠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制成。该作品体现了(     
A.当时真实的社会风貌B.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相结合
C.皮革手工业领先世界D.蹴鞠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欢迎
2023-11-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制度既承袭了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窖,又有自己的发展和创造。宋代科举的各项规则、程序趋于完备,为元、明、清各代所效法。宋代不但扩大录取名额,而且还通过改革科举考试方式,例如,废除荐举制度,推行弥封、誊录之法,保证了科举考试中“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一公平竞争原则的实施。宋代考试内容趋向多样化,进士科由以诗赋为主转变为经义、诗赋、策、论并重,使地主阶级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乃至农民的子弟,都可以不受家庭地位、父祖官爵的影响,在考场上凭学识取得官位,最终使科举出身的非官僚家庭官员成了统治阶级队伍的主流。

——摘编自柳竹青《浅论科举制度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总的来说,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宋代逐渐完善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和程序,确保了政治清明度和官僚的纪律。此外,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不断改革和创新也使得这个制度在历史上得以延续和发展。尽管当时的科举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摘编自钟治民《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与完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著名大臣中,不乏出身于下层百姓和贫苦人家的子弟。如北宋政治改革先驱王禹偶“世为农家”,官至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门第观念已彻底消失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科举是入仕唯一途径D.官场由平民子弟主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成熟和高度发达的阶段,宋代科举取士空前之多,正是与宋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密切联系的。重视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是维护士族地主利益的选官制度;而不问家世的科举制则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科举制正是在庶族地主的兴盛、士族地主的衰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来自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均可;论证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为出土于河北邯郸的《小儿蹋鞠图》瓷枕,距今已有接近900年的历史。该文物(     
A.可研究当时的民众生活B.具有重意趣的审美取向
C.展现了尚武的社会风气D.可证明足球起源于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朝诗人汪洙在诗歌中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勉励儿童“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宋朝真宗皇帝也奉劝青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以上诗歌内容折射出宋朝的社会风气是(     
A.崇尚军功B.重视文治C.男尊女卑D.开放自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东京梦华录》卷六至卷十依次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

——摘编自张莉曼《<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女性民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9 . 下图为发现于河北的辽代墓葬茶道图,该图展现了从选茶、碾茶到煮茶等一系列过程。据此分析,当时辽(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B.饮茶文化深入民间
C.手工业发展较迅速D.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时“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规定,商人子弟读书应举已不在法令的禁止之列,到了英宗年间政府更是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等于说国家从法律上,制度上承认了商人的入仕权。到此,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和重要管道。其中,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了这一转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财富为自身和下代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进而蟾宫折桂,成功实现整个商人家庭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间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上就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并做简要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