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在宋以前,体育活动主要为王朝的统治者服务,带有政治或军事性。至宋代始,体育活动渐渐向休闲、娱乐、观赏化转向,兴盛于宫廷上流社会和民间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阶层流动性增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积极推动D.主流价值观动摇
2 . 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宋代这些变化(       
A.使官僚素质下降B.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
C.降低了行政效率D.阻碍了学校教育发展
3 . 1012年,为防止权贵炒高煤价,宋真宗颁布诏书,无论皇族还是百官卖煤,必须先经朝廷准许。且在城南新设石炭场,以便能在天灾发生时,给百姓提供充足的生活用煤。此举旨在(     
A.提高百姓生活水平B.维护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改善商业环境
2023-11-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注重男子个人的才能与发展潜力,科举出身的进士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出现了“榜下择婿”甚至“榜前择婿”的情况,更有甚者, 一些富商在日后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中的读书人择婿。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宋代(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礼教B.家世门第观念逐步淡化
C.政府放松了社会的控制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盘踞一方,往往兼管数郡。宋太祖从即位开始,就把节度使驻地以外领辖的支郡裁除,直属中央。由中央政府派遣的文臣出任知州、知县。到宋太宗时,全国地方州郡都换上了文官。宋太祖又怕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 一方面提出三年一换的 规定,使州县长官顿频调动;另一方面又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宋代开国以来,实行更为严厉的中央集权措施,虽然产生了不少弊端,但相关的政策也在一定时期内营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宋代的地租变革放宽了土地买卖的自由度,刺激了庶族地主和一般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商品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财富的流动和增值。在经济因素的支持下,科学研究和技术 开发的活动便得到更多资源的投放。自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至宋代趋向成熟,取士不问门第,“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都有机会借此进入仕途,提升社会地位,发挥个人的才能。相应地,处于较低社会地位的科技人才,更容易循着科举之途进入官僚体系,凭借官方的资源从事科学研究。

——摘编自施仲谋、杜若鸿主编《中华文化撷英(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代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
2023-11-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     
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
2023-09-12更新 | 63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2023-06-09更新 | 7663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以前的奴婢,不独立编户,是依附于主家的贱户,“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但宋朝出现了“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的现象。这一变化缘于(       
A.雇佣与契约关系产生B.理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良贱制度已彻底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身份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赵恒《劝学诗》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10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明确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竞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婚姻择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此点所反映的宋朝社会的新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