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有学者记载“宋政府也承认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如对流寓他乡的游民,朝廷要求各州县政府‘勿得强逐’,允许流动人口入籍客居之地。”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中央集权加强B.迁移住所基本不受官府控制
C.门第观念淡化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2024-04-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未有婚姻之家不为怨怒。”由此可知,宋朝(     
A.取士不问家世B.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C.婚姻不问阀阅D.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2023-1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辛酉年(961)神沙乡百姓李继昌雇工契》;“雇慈惠乡百姓吴再通男住儿造作一年。断作月价,每月麦粟众(中)亭一驮,见与春三个月价,更残六个月价,秋【后】填还。”这份雇工契约说明在北宋初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B.贱民阶层依然存在,数量已经显著减少
C.农民地主签订契约,较少牵涉人身束缚
D.政府放松社会控制,百姓自由更换职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宋代,可供无常产者选择的职业较为多元:有契约制下的佃农,有小手工业者,有商品流通领域的小商贩,甚至出现身兼数业的“多种经营者”,如台州郑四客,为林通判家佃户,在农闲时经常外出作丝织品的买卖。这主要反映出宋代(     
A.社会经济活力较强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流行“榜下捉婿”,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宋代士人地位提高B.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C.宋代开创科举制度D.门第观念十分流行
6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明确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竞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婚姻择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此点所反映的宋朝社会的新变化。
7 . 历史作家吴钩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文明、现代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下列选项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募兵政策消除动乱因素B.不少高官出身平民家庭
C.国家彻底废除贱民阶层D.百姓可以自由更换职业
2022-11-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往往影响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下列关于北宋东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财赋经海运航线北运至东京B.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C.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D.交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币
9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宋初科举制度,沿袭唐朝。从宋太祖开始,科举制度就在逐步变革。宋人废除了“公荐”制等,取消了门第的限制,确立弥封、誊录等制度,且大量扩充录取名额。在录取名额中,北宋初年,南方籍进士数量是北方籍数量的近两倍。江南地区庞大的进士总量导致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这种比例悬殊下,北宋中叶,在南北大臣之间产生了对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

——摘编自傅璇琮等《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乔依婷《宋代进士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材料三   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粮食革命”的主要表现,简述其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宋时期为解决“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所采取的措施。与唐朝相比,北宋科举制的变革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社会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对制度变革与社会变化的作用。
10 . 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宋朝相应调整了土地政策,下列选项体现宋代土地政策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千年田换八百主”
C.“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D.“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