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
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
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
2023-07-27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名公书判清明集》载一司法案例:吴琛有四亲生女和一收养义子。其死后,女儿告官,说义子不应继承财产,故诸女要按“户绝法”分财产。官府则认为收养在三岁以下视同亲子。且女儿未嫁可得嫁资,已嫁便不能承分。据此,侧面可知宋代
A.女子财产继承权有某些保障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家庭观念
C.血缘关系出现了淡化的趋势D.三纲五常观念进一步世俗化
2021-01-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长期以来中国人的“息讼”观念极强,人们很少打官司,社会关系的调节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礼制而不靠法律。但宋代以后,随着贱民成为国家编户,民告官、奴告主等现象大量出现。诉讼成为解决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南宋时,商人、佃农、奴婢家属已将诉讼演变为社会风尚,讼师成为一个重要职业。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契约关系广泛发展
C.封建礼制受到冲击D.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4 . 唐代的户籍制度将民众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是良民、自由民,“非编户”则是贱民,如工匠、杂役、奴婢等,贱民没有资格立户。宋代百姓不再有良贱之分,取而代之的是“坊郭户”与“乡村户”。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者地位提高B.宋代门第观念淡薄
C.阶级矛盾逐渐消解D.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2024-01-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往今来,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定)二十一年正月,上谓宰执臣曰:“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富家尽服纨绮,酒食游宴,贫者争慕效之,欲望家给人足,难矣。近已禁卖奴婢,约其吉凶之礼,更当委官阅实户数,计口授地,必令自耕,力不赡者方许佃于人。仍禁其农时饮酒。”

——《金史·食货志》

材料二   过去在法学理论界,讲到法律制度的划分,好多都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来划分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从阶级属性讲,西方国家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都属于资本主义法系。对于资本主义法系,恩格斯曾经指出,“法律是资产者本身的创造物,是经过他的同意并且是为了保护他和他的利益而颁布的”,这种法律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是“资产者给他准备的鞭子”。

——栗战书《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材料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发展道路。1840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国家命运,尝试了多种宪法制度,都未能改变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状况,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到自己的领导力量。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这一切,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宪法制度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宪法与时俱进,不断回应人民对宪法的期待。

——韩大元《增强宪法自信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宪法根基》


(1)材料一中“上”是指哪位皇帝?概括材料一中他的忧心之处,并结合所学,概括南宋时期社会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角度,阐述法律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是“资产者给他准备的鞭子”的实质。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宪法与时俱进”的史实。
2023-06-2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古代史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史学家施展在《枢纽:3000年代的中国》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古代曾经有过三次大的结构性变迁。分别是:一、封建社会,在周代获得完善,终结于秦政。终结此一均衡的技术进步,在于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以及竹简的应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精神进入到自我反思阶段,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展开,思想自由地奔流……二、豪族社会,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三、古代平民社会,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材料里的“封建社会”,主要指西周时期____制度和____制度相互补充,所建构起的社会秩序。
(2)“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君主权力加强,同时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双选)
A.封君封臣制B.郡县制C.等级君主制D.官僚制
(3)宋代社会与之前的社会相比,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合所学,你认为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标准是什么?对我们认识历史有何帮助?
(5)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历史研究中的分期?
2023-06-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近世说”。该理论认为唐代是中世之终末,而宋代则为近世之发端。政治上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兴起。君主由贵族阶级的共有物,到近世成为全体臣民的共有物、艳对权力的主体。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时代大异其趣:官吏选用制也发生变化,科举制普遍化,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高等官职由天子决定和任命,庶民也获得为官的均等机会。经济上处于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交替之际。文化性质亦有显著变化,经学、文学、艺术都呈现出庶民性质。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

——据(日)内糜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整理

材料二   中国当代学者对 “唐宋近世说”颇有争议。

观点

学者

人们可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王曾瑜

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阎步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宋近世说”的主要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3-07-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注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     
A.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B.社会流动影响门第观念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9 . 【唐宋之变女性审美观】

材料一   隋唐统治集团来自于汉化了的鲜卑人,游牧在北方大草原的鲜卑人,在风格和审美上与中原的汉人有很多不同,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女性以健壮为美,因为与游牧民族的生活相适应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于是,对来自于鲜卑人的唐代统治者,在审美上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此外,佛教在唐代也得到了极大推崇和发展,佛教中的菩萨造像,都是丰肥而富态的,这也对唐代妇女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饮食上的胡化也比较明显,史书中记载了唐肃宗做太子时用膳的情形,提到唐肃宗用刀割羊肉,这明显是胡人的作风。相对于中原汉人的面食文化,胡人主要是吃肉、喝羊奶,这都是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这种饮食结构上的变化,也是唐代女性“以胖为美”的一个物质基础;此外,“胖不胖”或还真与心态有关,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百姓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后,普遍安居乐业,民众心态乐观开放。

材料二   为什么物质丰裕程度较之唐代更高的宋代人,没有“以胖为美”的观念呢?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名仕书画中可以看出,清瘦是主流。究其原因,宋朝时刻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风险下,百姓忧虑,充满了危机意识。

——均摘编自金寅斌《唐朝人为何以胖为美》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女性审美观由“以胖为美”到“以清瘦为美”的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审美观变化的认识。
2023-06-01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以前的奴婢,不独立编户,是依附于主家的贱户,“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但宋朝出现了“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的现象。这一变化缘于(       
A.雇佣与契约关系产生B.理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良贱制度已彻底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身份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