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于“秀才”“进士”外,另设“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制科”诸科,以选拔法律、文字、数学诸等人才而任于部、寺等专业行政机构,为王朝构成强有力的技术官僚体系。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朝除“进士”之外,设“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制举”诸科。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贡院举行。会试是礼部主持的中央考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主要考试内容是“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摘编自王日根《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和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弊端。
2024-05-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56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上层政治核心部分属于世官,底层社会治理则由乡举里选。虽然世官也有选拔,但其选拔限定在世袭贵族范围内。至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功制和养士(门客)制渐成社会主流。

——摘编自孙录见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隋朝科举制是在继承察举制的基础之上开创的,虽然二者都有“举荐入仕”的过程,但科举则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考察。唐朝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包括秀才、明经、明法、明算、进士等科,以明经(以经贴为主)、进士(以诗赋为主)两科为重。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形式、内容多为临时决定,主要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等科。平民和官员均可参加。至武则天时,又出现了殿试和武举。宋初,统治者不仅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还实施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天子门生”渐成传统。宋神宗时,取消了明经等科,专试进士,并以时务策为主。此外,政府不仅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还对试卷进行糊名、誊录处理。宋代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天下学子趋之若鹜,各种官办、私办书院相继涌现,不仅推动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流派的出现,还引发了社会对书籍的巨大市场需求。

——摘编自李虎《科举制演变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至宋朝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经历过中晚唐到五代的社会变动,既有秩序被冲击,社会结构调整重组,“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没有特殊家世背景的“寒俊”走上政治舞台。

——据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1)提取材料一信息,说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024-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门阀士族和部曲、奴客、贱民、番匠、奴婢等组成的旧的社会阶级结构,到宋朝终于转变为宣僚地主和佃客、乡村下户、差雇匠、和雇匠、人力、女使等断的社会阶级结构。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化。国家制定了严密的法规,保障私人对于土地的转移让渡的权利,使土地买卖和典当的法律更加规范化。地主阶级改变了对农民的剥削方式,普遍采用将土地租给农民而收取地租的办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租佃关系发展迅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初步发展,在纺织、缫丝、面粉、印刷等轻工业,以及以采煤为主的工矿业中,出现了不少新创办的商办企业。正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形成,商会的出现便是中国资产阶级初步形成的一个标志。工商业者逐渐成长为一股新兴的社会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殖民地性质,无论是外国资本企业、清政府经营近代工业或者民族资本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沿江各城市口岸,并且又集中在纺织、造船、铁路、矿山、加工等部门,因而中国工人阶级比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集中,即表现在地区上的集中和企业上的集中。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阶层出现变动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科举考试,不管父祖职业、家境穷富、年龄大小,只要没犯过罪,都可以报名应试。宋朝的科举还实行“锁院”“糊名”“誊录”。所谓“锁院”,就是任命考官后,要立即隔离。所谓“糊名”,就是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所谓“誊录”,就是由专人把考生的答卷另外誊抄一份,考官只能评审誊抄稿,见不到原件。此外,政府还为边远地区的贫穷考生提供食宿等。这些制度,使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特别是中高级官员的主渠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材料三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摘自(宋)袁采《袁氏世范》

材料四   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出路”与“活路”,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活路”。

——摘编自李晓《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

——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体育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室内焚香肇始于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熏香风气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来自西域各国的香料也在此时传入中国……唐代用香更为增多,佛教与外来的印度文化为中国的寺庙带来了大量的新香料,而众多的有关焚香和香料的习俗和信仰也随之传入了中国,从而加强和丰富了中国古老的焚香传统。作为礼佛的重要活动焚香,向道教和儒家礼仪渗透,吸引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田梓榆《十四世纪前中国古代香具典型器研究》等

材料二   宋代是香文化的高峰。香药在当时海外进口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仅次于盐业、茶业、酒业等的一大产业经济。进入宋代,香药的使用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的王公贵族官僚,也开始大量进入下层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用香、建筑用香、节日习俗用香等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摘编自夏时华《宋代香药经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香文化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香文化盛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从汉到宋香文化发展的趋势。
2024-01-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经济上,宋代对土地买卖几乎不作限制,土地“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田宅无定主”的趋势造成了“贫富无定势”的局面,有的“富贵之子孙不能保其地”,如天台县(今属浙江省)有个姓宋的地主“家本富,后贫,鬻田于邻”。对此现象,宋人做过形象的概括:“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

——整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下表:唐宋两代宰相的总人数及出身统计

朝代宰相总人数来源继世为相
唐代369名98个家族“一门十相者良多”,如闻喜裴氏、赵郡李氏均一门17相,崔氏一门达27相之多
宋代134名126个家族仅有吕、韩、史三大家族

——整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明朝的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现象。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在棉织与丝织发达的乡村,出现了农家吃商品粮的新现象,苏松地区“仰食四方”、“商人载米而来”。农业经济的新变化,促使这一地区的市镇获得蓬勃发展,如南浔镇、盛泽镇盛产丝绸,号称“衣被遍天下”,各地“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松江府号称“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各地商人“挟重赀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对思想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24-0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静江府城(位于今桂林市)在西南边陲的作用由唐至北宋初年的平定叛乱扩展为宋朝管控广南西路、平定叛乱、抵抗越南入侵、阻挡蒙古军队“斡腹之谋”等多种军事作用,其政治职能在两宋时期逐渐从军事职能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静江府城逐渐成长为地方行政中心,后来集广南西路赋税钱谷、刑法、市易、水利等行政权力于一身;其对内开始辐射整个广南西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与整个宋朝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对外沟通西南地区与国外的经济贸易。两宋时期,静江府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教育事业,依靠桂林山水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广西山水文化名扬海内,后又通过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和佛寺、道观的修建,赋予了广西山水更多的文化意境。

材料二   两宋时期,静江府城由单一的军事性城镇发展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多职能复合城市,其城市职能演变过程中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与静江府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两宋时期大量人口南移、国内外整体战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两宋时期社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聂定《宋代静江府城职能演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静江府城在两宋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静江府城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