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的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人惯于在浅斟低唱中找寻心灵的慰藉,试图在书斋中修行以获得人生价值。这种经过敛缩后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便凝定为“平淡”这一特殊的审美概念。这一观念(       
A.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B.践行了知行合一思想
C.顺应了文学世俗化趋势D.与儒学修养理论相关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宋代绘画突破了中唐之前的“咫尺千里”式强调“量”的广延的思想,在许多画家看来,无边的世界就在一草一木之中,大多数人都醉心于微小的世界中,他们期望在一枝枯木,一片树叶,一拳顽石,一竿青竹中,去创造一个大境界。这一观念(     
A.体现了崇文抑武政策B.反映了“偏安一隅”的时代特征
C.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D.表明绘画艺术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朝时期,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时期,园林设计开始偏向雅致精巧,注重意境的营造。不仅善于运用奇石构筑园林景观,同时还非常注重布局,重视水景的运用,以营造清幽深远的意境。这一园林风格(     
A.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影响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D.反映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宋前期,士大夫主要以诗人眼光看待和评价杜甫,其影响力有限。但到了中后期,宋人评价杜甫着眼于“道”与“文”两个方面,甚至称杜甫“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杜甫得到包括官方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崇扬,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       
A.儒学教育的平民化B.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
C.商品化趋势的加快D.市民文化的逐渐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元代时,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守令举荐”“台宪考核”后,可“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这些现象体现出元代(     
A.教育体制的创新B.书院的官学化趋势
C.书院功能的改变D.文化思想发展繁荣
2023-08-29更新 | 40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6 . 宋太祖在即位当月便去拜谒先圣,下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又“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赞”,并且还在“即位之月,首幸国学”,“次月又幸”,“尊师重道,如恐不及”。宋太祖此举(     
A.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维护B.规范了全社会的伦理秩序
C.加强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D.增强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程颢、程颐在洛阳、洙泗一带讲学时,弟子以南人居多。故程颢送他的弟子福建人杨时南归时,就有“吾道南矣”之语。对此,明人章潢明确指出:“邹鲁多儒,古所同也。至于宋朝,则移在闽浙之间,而洙泗寂然矣。”由此可知,宋代(     
A.南北文化交流融合趋势加强B.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开始出现
C.学术中心区域由北向南转移D.政治中心南人化格局逐步形成
2023-08-3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南宋中期,理学发展出不同的地域性学派,各学派虽都尊崇二程理学,但对一些理学概念和经义的具体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当分歧发生时,彼此都认为有进一步讨论辨析的必要,于是就以书院为依托进行学术辩论。这一做法(     
A.呼应了三教合流的趋势B.加剧了理学内部的分裂
C.扩大了理学传播的范围D.完善了宋代的教育体制
9 . 汉魏以来,经学进入学童课程的情况虽错杂不一,但士人在幼童阶段已通《诗经》《尚书》的例子在记载中不断增多,《列女传》《女诫》《女孝经》《女论语》等书也不断涌现。据此可知(     
A.官方教育体系日益完善B.儒学常识化的趋势明显
C.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巨变
10 .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
2020-1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学情调研(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