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朝颁布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以及《理藩院则例》等法律条例。这一系列法律条例(     
A.提供了边疆治理策略B.确保了民族地区稳定
C.拓展了清王朝的版图D.标志着中华法系确立
2 . 下表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颁布的政令。这些政令的颁布表明,明清时期(     
时间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轴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A.海禁与开放并存的对外政策B.统治者对海洋战略的认识深化
C.海洋政策呈现出政治集权化D.海外贸易管理日益趋向制度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使得信息收集广泛决策高效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2024-05-28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708年,康熙帝下旨,命传教士白晋等分赴各省,实测绘制全国地图。历经十年,171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人员绘制的全国疆域图完成。这次全国疆域图的绘制(     
A.促进了清朝疆域的开拓B.提高了广大民众的国家认同
C.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程D.反映了统治者疆土意识增强
2024-05-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坤舆图》为两半球世界地图,内容详细,图幅巨大,现存于瑞士,馆方推测其绘于1750~1800年,而中国学者推测该图应是康熙年间作品。通过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两幅堪舆图对比,瑞士藏《坤舆图》总体上承袭耶稣会卫匡国在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图志》,且未出现1708~1716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添绘的库页岛及数条山脉(故推测该图是瑞士藏图的改绘本)。《坤舆图》用连贯线条展现了清代中国陆上“疆域”,走向一致,南北回归线间绘斜直条带,标二十四节气名,用不同颜色勾勒各大洲岸线、界线、水系。此做法常见于同时代西文图,清直省、琉球及朝鲜西南岸线用黄色,不同于亚洲其余地区的绿色,并有少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重要航路,这与传教士南怀仁所制地球仪诸多信息和绘法相符。瑞士藏图上欧亚大陆中纬度宽度约为130°,因此所据是经度革新后的西文图(全球经度观测的革新性成果最早见于17世纪90年代的法国)。

自17世纪80年代一批“国王的数学家”进华并为清廷服务,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人数渐增,凭借着当时不断发展的地图学知识,他们取得了对地理学、地图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康熙帝的信任,并一直保持着与法国皇家科学院之间的密切联络,深度参与全球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活动。

——摘编自林宏《瑞士藏康熙朝〈坤舆图〉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学者推断瑞士藏《坤舆图》绘于康熙朝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欧洲地图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以及《坤舆图》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乾隆时期编撰的《太祖武皇帝实录》,为努尔哈赤冠以皇帝的庙号,称之为清太祖,且并不讳言努尔哈赤曾向大明称臣及接受明朝龙虎将军封号的事实;在重修辽金元史时,没有视之为外来政权;重修后的辽金元史,仍在二十四史之列。以上做法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加剧B.边疆治理出现危机
C.君主专制的强化D.大一统观念的延续
2024-05-15更新 | 43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历史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疆域变化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推动疆域扩张的因素,并选择其中一种因素展开说明。(要求:写明展开说明的因素,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史有“求异”和“求同”两种方法。“求异法”强调“同中求异”,即从“同”出发,用分析法求其“异”。比如研究新航路开辟后400余年的历史,我们首先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共性特征,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开拓方式、市场形成程度的差异。“求同法”强调“异中观同”,即从“异”出发,用综合法求其“同”。比如研究20世纪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的不同挑战,从挑战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不同结果等方面,归纳出20世纪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的历史走势。

请利用材料中的一种方法对中国古代史或中国古代史的某时段进行解读,提出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指明历史时段和采用的治史方法,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723年爆发罗布藏丹津叛乱后,清廷国家权力开始借平叛之威“下沉”到(青海)河湟乡村地区。“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据此可知,清朝对河湟边疆地区的治理(     
A.拓展了疆域版图B.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发
C.完善了宗教体系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024-05-13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入关前后,在满族的老家吉林、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十多个用以练兵狩猎   的围场。1681年,康熙建立了“木兰围场”。“木兰围场”位于漠南蒙古中心地带,北控蒙   古,南拱京师,是清代前期北京通往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以及尼布楚城的重要通道。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发现八旗将士承平日久、耽于游乐、武力衰微,设立木 兰围场后,驻防八旗官兵进驻,康熙皇帝几乎每年都在此地举行“秋狝”(秋季的围猎盛事),还利用“秋狝”中蒙古王公贵族扈从围猎之际,接见蒙古各部上层人物。

材料二 起初,清政府规定“蒙古民人毋得阑入”木兰围场。乾隆年间之后,木兰围场 周边从事农业、商业的人员越来越多。随着秋狝礼废,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成为开围放垦的一股重要力量。1863年,热河都统瑞麟上奏“请开垦围场闲地,以济兵食”,清廷允准。 到1880年,木兰围场“有原佃分佃七百一十余户”,“为内地乏食游民远来佣趁”。在清政府的政策松动下,20世纪初,木兰围场全部开围放垦,汉人大批进入。与此同时,围场周边的满族、蒙古族,直隶、赤峰等地的回族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也开始涌入木兰围场。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雪峰《康熙皇帝与木兰秋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木兰围场”设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木兰围场”开围放垦的影响。
2024-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