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684年,清胡在台湾设府,随后多次组织人员纂修《台湾府志》。如表是《台湾府志》中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表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安海诗序》四十年来休养生息,衍沃富饶,顾土著鲜少,火耨草辟,多闽粤子弟。
《送黄侍御巡按台湾序》台湾鲜土著之民,耕凿流落多闽粤子弟,土广而民杂,至难治也。
A.闽粤台地区社会发展迅速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传播
C.闽粤台地区文化交流频繁D.人口流动加速台湾开发
2024-05-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康熙按政治需要重新诠释孔孟程朱之道,以汉制汉,不妨碍他恪守祖制;他对待蒙藏边疆诸族,重视喇嘛教作用;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不改变当地民族的信仰。其做法的历史影响在于(     
A.继承了政教合一的传统B.承认国家的多元信仰
C.推动了大一统国家发展D.突破传统文化的藩篱
2024-05-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图片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时期,说明判断的理由。
(2)概括图4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024-05-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4 . 军机处,最初是为皇帝与近臣办理机要事务的临时机构,后成为总掌军国机要大政的常设机构。其原因,是清代皇帝需要办理的政要太多,显著超过明代,且清代皇帝躬亲政务,而精力有限,为重点办理机要政务,而常设军机处。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A.迫于西北用兵的压力B.源于强化皇权的需要C.表明中枢机构的异化D.旨在消除内阁的弊端
2024-04-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新模拟(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681年,清军平定三藩之乱。随后不久,康熙帝命大将施琅进取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攻占澎湖,郑氏集团请降,清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管理,隶于福建省,并驻军镇守。康熙帝的举措(       
A.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使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2024-04-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708年,康熙谕令撰修全国性地图,传教士及中国学者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各地进行了8年的实测工作,又用2年时间整理资料,最后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康熙此举意在(     
A.培养国人近代国家观念B.学习西方先进测绘技术
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了解近代世界发展大势
2024-04-08更新 | 266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初,台湾“草昧初开,无文献之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知府蒋毓英等人纂修《台湾府志》,其详细书写了台湾从“化外之地”到“纳入版图”的过程,并为施琅等21位平台有功的将领立传。《台湾府志》的纂修(     
A.体现了国家统一的现实考量B.开启了中央对台湾管辖
C.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D.奠定了收复台湾的基础
2024-03-16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的意义在最后一个王朝发生重大转变。康熙帝的名言“在德不在险”“众志成城”对长城进行了功能上和道德上的双重否定。其实,长城意义的骤降并非由于人们道德上的觉醒,满族上层和蒙古族上层的政治同盟,清政府在草原社会实行的政策是其本质原因。取代长城的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德”,而是那个实实在在的理藩院。弱化草原社会的军事属性,利益不再来自战争,而由贵族政治、宗教组织决定分配。

——摘编自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

材料二   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三十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写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简析康熙时期“长城意义的骤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对长城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024-03-0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1805年1月俄国戈洛夫金使团抵达中国边境城市库伦,开始访华活动。双方在礼仪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清政府逐于2月将使团驱逐出境。

对此,学者费正清指出,“扩展对华贸易是戈洛夫金使团访华的主要目的,清政府传统的朝贡体制是导致使团铩羽而归的直接原因。”学者朱立春认为,“此外交事件对俄国来说不过是一次战术上的失败,却奠定了日后俄罗斯在远东对华外交战略上的胜利。对中国充其量不过是一次外交战术上的胜利,却埋下了日后对俄外交战略失败的种子。”

——摘编自陈开科《嘉庆十年失败的俄国使团与失败的中国外交》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于2023年9月10日-12日出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办的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

问:中方对此次论坛有何期待? 中方谁将出席论坛?

答:东方经济论坛是中俄远东开发合作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中方高度重视。张国清副总理将率团出席论坛。中方愿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进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同俄方加强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深挖合作潜力,促进两国毗邻地区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部就东方经济论坛将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等答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对这一外交事件进行合理阐释。   
(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0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史料1

史料2   

材料二   东汉时期,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跟汉人杂居,学习农业生产,与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大多也还保持部落组织,保留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到了西晋初年,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族和羌族等族共有几十万人。

西晋末年,由于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也先后南下,逐渐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据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如此多的百姓来到了长江一带,使长江地区迅速变成我国另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南方也得到了极快的开发与发展。

——摘编自《中国民族关系十讲》等

(1)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2-2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