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前期,清政府果断出兵击退受英国指使的廓尔喀土邦对西藏的侵扰之敌,驱赶了试图侵扰东南海疆的欧洲殖民者,还派遣水师定期巡视海南岛,保境安民。这些做法(     
A.促进了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B.反映出清廷重视边疆的管辖
C.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的基础D.实现了传统华夷秩序的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改土归流是我国古代推行的一种强化对少数民族管理的制度,是指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一政策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91年,康熙皇帝和外蒙古喀尔喀部族首领在今内蒙古多伦举行会盟,同意喀尔喀蒙古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取消蒙古贵族等级中旧有的济农、诺颜之名,一律改为清朝的亲王、贝勒、贝子等封爵。“多伦会盟”(       
A.使得内外蒙古最终融为了一体B.导致清朝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
C.有利于稳定北部边疆统治秩序D.粉碎了噶尔丹分裂国家的阴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熙初年,吴三桂受命平定云南部分土酋的叛乱之后,置开化府以专治,并将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编为八里。这一举措(     
A.标志着“改土归流”的完成B.扩大了边疆地区的治理范围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强化了边疆地区的治理力度
2024-03-08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从1635年到1792年共编为18盟、201旗。各旗之间划定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私自往来,旗上设盟,以协调不同旗之间的关系。这种盟旗制度(     
A.延续了传统羁縻政策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在边疆地区广泛推广D.随着清朝灭亡而消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把迅速接管明朝疆域奠定“大一统”疆域格局作为主要任务。然而,清朝上层也清楚地意识到,如若仅是承袭明朝疆域,根本无法实现立国,特别是其文化上的先天“短板”,导致立国话语权的缺失,只有构建起超越以往历代的疆域,才能稳固立国根基。因此,自入关初,清朝统治者就把突破以往的九州疆域“大一统”作为预设目标。在乾隆朝重新实现西域新疆统一后,疆域“大一统”观被乾隆帝发挥到极致:“关门以西,万有余里,悉入版图……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清朝自身的少数民族身份被汉族士大夫认定在“夷狄”范围之内,并不具备统治资格,于是清朝在构建疆域“大一统”观时,极力淡化边疆“四夷”观,清帝认为,在疆域“大一统”观的统筹下,“华夷”之间已经成为一体,不再分彼此,这在客观上展现出促进族群融合、解构“华夷之辨”的价值功能。

——摘编自李金飞《论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

材料二   “天命之说”是19世纪中期在美国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史学观点,是由美国扩张主义者约翰·奥沙利文于1845年首先提出:“上帝为了让我们年年增殖的大量人口得以自由发展而赐予的‘命运’,是让我们扩张繁衍。”这种观点一经面世,就立即成为美国对外扩张行动的理论依据。1845-1848年间,在“天命之说”华丽辞藻的掩饰下,美国获得了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增加了12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19世纪末,美国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美国总统麦金莱说:“我并不想要菲律宾,菲律宾是作为上帝的礼物而向美国走来的。”麦金菜的所作所为不仅把“天命之说”发展到空前水平,而且在利用它为美国的海外殖民政策服务方面创造了新的纪录。

——摘编自李薇《“天命之说”对美国领土扩张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疆域“大一统”观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天命之说”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疆域范围在历代统一王朝国家中不算广阔,但其采取的移民实边、兴办学堂、开设科举等积极的边疆治理举措,取得了较大成功。就移民实边来说,据历史记载,移民云南的便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派遣大亚的驻军到边疆就地屯垦屯耕。战时拿起刀枪御敌,平时举起锄头种粮,不仅筑起了一道边防防线,也使曾经的不毛之地留下了万顷良田。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移动边疆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战略边疆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高边疆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明确强调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移民实边在边疆治理中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8 . 清代设立理藩院,在广大蒙、藏、维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几乎都派有理藩院官员。理藩院在组织上还设有俄罗斯馆、巴达克山(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境内)馆等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巴达克山曾扭送大小和卓叛乱分子交付清军处置。据此可知,清代理藩院(       
A.主要处理民族事务与部分外交事务B.是中央设立专门外交机构的开始
C.与其他行政机构职责多有交叉之处D.使少数民族自主权得到有效维护
9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话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官话发展演变的认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的构成因素。
10 . 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