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历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中央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出现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新变化。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11-2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缅邦交体制的变化

材料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三月,缅甸雍籍牙王朝派遣使团携带长寿佛、万寿经、红黄檀香、象牙、缅布、孔雀屏、红呢、驯象等贡物从云南腾越出发,前往热河。六月,乾隆皇帝下旨册封缅甸首领孟云为缅甸国王。七月,缅甸使团到达热河避暑山庄和北京,受到乾隆皇帝的热情接见,并赏赐丰厚的礼物,除正常的例赏外,还有“加赐”和“特赐”,包括金银、玉佛、玉如意、茶叶、各种瓷器、绫罗绸缎珐琅器、漆器等物。在缅甸使团来华朝贡之际,清政府派官员赴缅宣封。缅向遣使朝贡与清朝派官员敕封缅甸国王,标志着中缅宗藩关系的建立并逐步进入成熟期,双方使者往来频繁,边境贸易繁荣,文化交流不断。

——摘编自段知力《中缅宗藩关系研究》

材料二: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东亚宗藩体系岌岌可危。1885年,在经历三次侵缅战争之后,英国将缅甸纳入其在南亚的殖民体系和条约体系,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886年,中英双方在北京订约,第一条规定缅甸对中国仍守十年一贡之制,但是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并没有履行这一规定。1887年10月11日,中英《缅甸条约》签订,清缅宗藩关系正式终结,这也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瓦解的缩影。

——摘编自何瑜、张波《清代中缅宗藩关系述论》


指出材料中中缅邦交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 . 1989~2018 年,是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秉承历史传统,承袭了“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唐朝的羁縻制度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要忠于中原政府、不得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第二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回纥、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摘编自李振中《初唐夷夏观、藩属观、天下观与极盛疆域的形成关系论略》

材料二       下表1989~2018 年 30 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厦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
边疆治理边疆治理、边疆政策、治理、边疆教育、对策、边疆问题、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政策、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

材料三在清朝的前 150 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 20 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王朝实施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边疆研究最突出关注的地区,说明关注该问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3)分析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由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清政府在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西藏地区册封当地佛教领袖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清朗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美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论文化,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材料四   乾隆时代 ,或者说十八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均有许多成绩,为前代所不能企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清朝统治使中国丧失了250年,而关键与西方的时间落差恰恰是康雍乾三代的134年。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发生后的许久,人们才会感觉到切肤之痛。

——戴逸《论乾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和元朝对东北边疆的治理措施,并简析元朝对边疆统治的成功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边疆的经验,并简述清朝在国家疆域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清朝前期的史实,围绕你眼中的康乾盛世,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三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元朝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四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及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直接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3)与北宋相比,指出材料三中元朝的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贵州巡抚赵廷臣升任云贵总督,开云贵督府设置之端,拉开全面治理云南的帷幕。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军占领昆明,平定南明政权;康熙六年(1667年),以“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为开化府”,并下设永平、东安等八里。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重置绿营兵,形成3标、7镇、6协、7营的军事建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云南总督、巡抚同驻云南府城,确立了云南的督、抚同城体制。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作为云贵总督办理边界事务并建关立界;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派内阁学士周德润为勘界大臣前往云南,签订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收回部分失地。

——摘编自聂迅《清代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治理的区域演进与历史进程研究》

材料二   19529月,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做出了《关于党对边疆民族聚居区统一领导的决定》,从1953年中期开始,组织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各民族地方人民政府。20世纪50年代初期,昆明军区3.14万名官兵,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屯垦戍边”战略,1952年,中共云南省委组织3000多人的工作队深入边疆民族地区,积极与各阶层人士联系,开展“做好事,交朋友”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批准云南畹町、瑞丽等作为首批边境开放城市,云南边境地区开启了沿边开放的新时期。1991年,瑞丽市边境贸易额达7.5亿元,货物吞吐量超过80万吨,瑞丽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边境贸易口岸。

——摘编自李邦伟《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模式的变迁及重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云南边疆地区的措施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云南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1-05-13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二   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扎萨克,蒙古族旗长的称谓),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伯克,新疆维吾尔族头人的称号)。

——摘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阅读两则材料,以西藏、西南和新疆为例谈谈对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