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说文解字》

东汉初年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书中保存的大量古字古义,可为研究古代典籍文献、探讨文字起源流变提供宝贵的证据,清代的《康熙字典》、现代的《汉语大字典》的编写都深受其影响。

材料一:《说文解字》的编撰以小篆为基础,同时参考其它古文字,博采众家之说,力争各种解释都“信而有证”。编撰时还“分别部居”,即按部首排列的方式将文字做了归类。许慎认为文字是理解经义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全赖文字。

——据许慎《说文解字·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许慎《说文解字》的编撰特点。

材料二:“自康雍以来,皇帝都提倡宋学——程朱学派,但民间——以江浙为中心,‘反宋学’的气势日盛,标出‘汉学’名目与之抵抗。”“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正达于最高潮”。“汉学”崇尚考据,反对“宋学”空谈义理,戴震是汉学派的代表人物,对《说文解字》很有研究,并将其研究“传授他弟子段茂堂(段玉裁,其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自是《说文》学风起水涌,占了清学界最主要的位置”。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乾嘉时期“《说文》学风起水涌”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
2 .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022-08-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明朝中期起,社会的变化与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了新的倾向(     
A.政治上“无为”,崇尚“清淡”B.主张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C.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君主专制
4 . 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此话意在(     
A.强调独立思考B.否定程朱理学C.反对孔子学说D.抨击君主专制
5 . 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研究社会现实B.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2021-01-08更新 | 167次组卷 | 48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普通高中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阳明认为:“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汤显祖等人的文学主张均植根在“情”、“真”的哲学理念之上。这些思想主张反映了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陆王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C.李贽“异端”思想逐渐形成D.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个性解放
7 . 史论结合是历史思维的基本要求。根据提示,下表应填入的正确陈述是

①美洲作物传入 ②都江堰开凿 ③陆王心学形成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8 .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藐视礼法、追求个性自由、及时行乐等“异端”思想。其历史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不断发展②西学东渐传入民主思想
③程朱理学日益僵化④明清之际社会剧烈动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1-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   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 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chan,削去,铲平),不得休息。”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是什么?这一主流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正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 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汉时期为“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 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放下了元代曾接触的各种外来文化,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

——许倬云《万古江河》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激荡下逐渐显现……一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4)阅读材料四,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
(要求:若选择观点①请用明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若选择观点②则请用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10 . 王阳明有诗云:“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在此,王阳明
A.强调继承古圣先贤的传统理念B.批判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C.主张弘扬蕴含于世俗中的善性D.阐发了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