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 .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材料一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追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次皇帝追封孔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并请列举同阶段主张近似的思想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
(4)依据以上孔子形象变化的相关材料,简述获得的历史感悟。
3 . 学者樊树志将晚明界定为明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即1573年至1644年间的71年,并认为“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岛南部   ②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③设置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④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 . 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主张“工商皆本”。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黄宗羲
5 .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一 孟子曾经与齐宣王讨论治国的问题,他以欣赏音乐做比喻,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在这里快乐地欣赏奏乐,老百姓们却生活困苦,满是怨恨,这是大王不能与民同乐;相反,如果大王在这里快乐地弹奏音乐,老百姓们也能欢天喜地,安居乐业,这是与民同乐。如果君王能与民同乐,那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了。

——整理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宋朝的儒家学者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们使儒释道三家为基干的思想大汇流得以呈现。宋儒的特殊可贵在于,宁可跨越百代,也要直接与孔孟对话,他们让千年前的圣人活泼泼地站在他们的当下。复活孔孟和回归六经,是他们的学术旨趣,也是文化理想,为此他们建构了“理”的世界。先秦儒学主要讲“礼”,很少讲“理”。宋儒既讲“礼”,又讲“理”,主要讲“理”。中国由唐代的“诗性王国”进入到宋代的“理性王国”。

——摘编自刘梦溪《为生民立命: “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材料三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围绕着发明本心的“良知”这一核心而展开,他发展了孟子的“良知”思想,认为天理即是良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即人伦道德应是人人头脑中所固有的命题。在本质上,阳明心学虽然与程朱理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但是在当时却以反程朱理学的面貌出现,主张“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突出了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一时间“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王学中摆脱传统束缚、冲破思想禁锢的精神对晚明已降的思想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对于朝鲜、日本也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简述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要分析宋朝儒家学者是如何“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阳明心学的特点及影响。
2024-01-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黄宗羲主张(     
A.吸纳西方传教士的观点
B.摒弃程朱理学核心内容
C.皇权与官僚体系的平衡
D.恢复西周宗法分封制度
7 . “天生豪杰,必有所任,如人主之于其臣,授之官而与以职。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
①“经世致用”的务实思想 ②反对专制的民主思想
③“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 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2-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富民》中认为,“陇右牧羊,河北育豕,淮南饲鹜,湖滨缫丝,吴乡之民编蓑织席”等并非一般农民副业,而是“操一金之资,可致百金之利”。由此可知,唐甄(     
A.轻视农副业的生产发展B.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
C.批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D.倡导农副产品的商业化经营
2024-0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评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10 . 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