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历史上绍兴人文荟萃,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等名人辈出,他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后,撰写明史,总结历史经验。在哲学上,他说“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在政治上,他提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在学术上,提倡“是非决于学校”,反对依样画葫芦。他撰写《明夷待访录》,是为了探讨当时社会的“治乱之故”,涉及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否定性倾向。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全体学界通告》(罗家伦)5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哲学、政治、学术以及经济上的主张,并指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分析《通告》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并指出学生提出这种要求的背景。
2022-03-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普通班)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新发展。下列思想言论,符合明清儒家思想新发展的是
①“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天地之化日新”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3-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言论中,体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是(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4 .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王夫之
①主张建立“天下之法”                              ②强调“循天下之公”   
③ 反对“天命”对历史的主宰                       ④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明一位理学家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这位理学家
A.为“理”生万物提供了依据B.是心学的开创者
C.编辑《四书》成为理学经典D.确定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2021-11-04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推动着历史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我们文化的优点,到底在哪里呢?我们的文化,最为廓然而大公。我们是以世界大同为主义的。我们的终极目的,在于平天下,治国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也可说是平天下的一种手段……

——吕思勉《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版)

材料三   李大钊将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束了几代先进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同理想的空想历史,使他的社会理想获得了科学形态,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由空想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在承继大同理想在中国近代的演进历程,又经历其在社会理想上从空想到科学大发展,李大钊最终所构想成的大同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材料四   1944年,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对红色中国和边区形象的报道,对西方影响较大。……在西方记者和观察者的笔下,红色中国及其后来的边区是一个“没有乞丐、没有鸦片、没有卖淫、没有贪污和苛捐杂税的理想社会”。当爱泼斯坦坐在延安的窑洞前,准备将自己的见闻告诉家人时,他的感受基本上是所有在延安的外国记者的共同心声,“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

——《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简述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为继续实现这一理想所做的努力及其努力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关于中国文化的主要观点,并以宋、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来印证这一观点。
(3)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三、四,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概括指出李大钊“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并概述李大钊为此进行的实践。②指出1944年的延安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并简析延安出现中外记者团眼中“理想社会”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前苏联人弗·格·布洛夫曾这样评价一位思想家:研究他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以下思想主张属于“他”的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地之化日新”
C.“天下为主,君为客”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021-06-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主张“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9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朱熹B.程颐C.王守仁D.黄宗羲
2021-04-23更新 | 148次组卷 | 4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