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名王峻其法而严其刑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也。

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六: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船山遗书》


(1)指出材料一、二、三、四分别属于哪个思想流派?材料一、二、三、四的思想主张是围绕当时的哪个中心问题提出的?
(2)材料五和材料六分别出自哪位思想家?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两位思想家怎样的思想主张?
2020-05-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推进了理学的发展。下列名言,由这位思想家提出的是(   
A.格物致知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2020-05-10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测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思想符合其演变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①存天理·灭人欲②克己复礼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不习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动荡,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端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黄宗羲的上述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诸老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皆抱一种彻底革新之主张;而其立论根源,皆能从民权方面着想。尤其是梨洲、亭林两家,他们均有极详明方案。大抵梨洲注重提高相权与清议之地位。其理想中相权与清议之实用,大体有似近代西方之责任内阁与国会。梨洲谓自秦以下国家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故主以最高行政职权操诸宰相,而“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是非存于学校。此等议论,皆从政治组织之最高机构上立论。而亭林则注重下层机构,尤行着眼于县行政与地方自治。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材料二   尽管整个北洋时期,辛亥革命的两个成果基本延续,真正失败是在1926年4月20号段祺瑞宣布下台,他的执政府垮台了。在此以后,中国长时间没有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整个国民政府时期都是独裁专制体制。

——袁伟时《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梨洲”、“亭林”的代表作品,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二人“革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方案的不同。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的两个成果”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真正失败”的表现。
2020-03-12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他提出“心中本有之理是宇宙根本法则在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故而主张“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材料中的“他”
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被视为心学的开创者D.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7 . 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8 . 某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019-11-22更新 | 13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历史卷
9 . 顾炎武以考据学著称于世。清代乾嘉考据学尊奉顾炎武为清代学术鼻祖。顾炎武注重对历史现实的揭示,但是他揭示历史真相和考订史料并不是为求真而求真,而是要揭示历史成败兴坏之理。这反映出其思想实质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秦以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期,从汉代开始,便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当然,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并非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把中国传统哲学中诸如孟柯、庄周等人的思想带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魏晋六朝到隋唐,中国著名的云冈、敦煌、麦积山等石窟艺术,都有印度艺术的影响。在艺术家的改造下,佛的森严、菩萨的温和与妩媚、迦叶的含蓄,天王力士的雄健和威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完善。……唐代寺院的“俗讲”极为盛行,但内容已不是佛教教义,也不是六朝名士的玄虚思辨,而是世俗生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成为宋人平话和市民文艺的先声。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朝士大夫徐光启是二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将心目中的西学,分为大小二种。大的是宗教,小的是科学。他立志传播与发扬的,不是宗教而是科学。他认为天主教不仅是一种理论,可以满足人们对超自然的探索与信仰,而且还是一种治术,就是治理社会的手段。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叫“补儒易佛”,就是说西方以天主教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可以补充儒学的不足,替换掉对社会治理已经没什么作用的佛教。但徐光启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大家都成为天主教徒。他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杨早《简说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以来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魏晋到隋唐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徐光启看待西学东渐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当今文化交流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