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上帝、山川之祭祀,而在宗教建设上汉承秦制,刘邦接续了诸秦王的工作。武帝刘彻在宗教建设方面自觉性更强。“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而汉武帝封禅所需的相关礼仪都记载在六经中,当时“唯有儒者熟习六经”,这成为儒家之机运。武帝刘彻时代,国家宗教与儒家结盟已成大势。这一过程中,国家是主动的一方,宗教需求是主要动机,前朝完成的国家统一,国土与行政的统一必须有精神的统一为基础。而此时,董仲舒将自己对上天、天道的理解与《周易》的诠释完全相合,共同构成中国思想正统。

——摘编自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材料二   黄宗羲经常对封建时期的法律进行批判,他主张政府制定能够反映当下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天下之法”,而且能够实行法治,他非常重视学校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还应该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单位。王夫之则认为法律是由私而转变为公,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顾炎武提出了反对当时君主“独治”的思想。他所认为的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感叹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而是提出了一个“保天下”的新观念,唐甄认为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君权,可以“抑尊”即限制君主的权力,尊重御史等官员的纠察权力,真正做到“下畏御史”,还应允许有一定的思想言论自由。

——摘编自石春燕《试论我国明清社会启蒙思想的内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新内涵,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评价。
2 . 【图片中的中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上述图片中选取三幅相互关联的图片并提炼出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图片名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王阳明说:“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据此判断王阳明
A.认为人性本善B.认为“天理”是指人心中的“善念”
C.主张“知行合一”D.否定程朱理学之“存天理、灭人欲
4 . 以朱元璋、朱棣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选择了“重治吏,恤安民,崇道统,尊理学”的治国方略;至明朝中叶,尊崇程朱理学的弊端已昭然若揭;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逐步繁荣B.理学占统治地位
C.反对专制的社会思潮D.市民阶层的崛起
5 . 明代嘉靖年间,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王阳明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 . 王阳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   
A.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B.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7 . 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孔子在中国的形象和地位被人不断拔高,成为圣人和楷模,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孔子在历史小说中被塑造为一个讲究实际利益,同时又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孔子的形象变化
A.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B.意在颠覆正统的孔子形象
C.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D.反映了主流价值观念嬗变
8 . 明末,王夫之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由此可知,王夫之主张
A.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B.以史学研究取代儒家经学
C.全面如实记录历史事实D.历史记录应关注底层群众
9 . 王阳明认为:“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材料主要表明王阳明(     
A.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B.主张种树循序渐进
C.提倡追求自由与平等D.引导人们经世致用
10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3次组卷 | 102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