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分析清朝学术史时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与“乾嘉之学精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世致用学风盛行B.思想专制日益强化
C.清初政局趋于稳定D.民族危机初步显现
2 . 【明朝思想领域的变化】

材料一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注:良知: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语出《孟子·尽心上》,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与生俱来的善端。)。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注:圣门:指儒家学派)所谓良知。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明]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王守仁对“良知”的解释有何特点或特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李贽的“童心”概念与王守仁对“良知”的解释有何联系?李贽与王守仁相比,其明显的叛逆色彩体现在哪里?
3 . 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      )
2023-05-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5 . 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根据材料推测,其观点受哪种思想影响(     
A.天人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
2023-07-0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数世纪的激烈兼并与民族交融,以夏商周为主体的华夏民族逐渐占据了中原地区,大量异族被驱赶至边远地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华夏族所占据的地带当为天下之中心…大国争霸促成了华夏一体、天下一统的要求强烈起来。诸子百家在精心构筑”“大一统”政治模式的同时,也对“大一统”思想充满了热情的期待与渴望。

——摘编自郭玮《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夷观》

材料二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隶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一一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讲述了先秦时期和明末清初的“天下观”,结合材料指出各自的侧重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天下观”产生的背景。
7 .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0-12-11更新 | 25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强调主观能动性   ②认为人人都有良知
③提出格物致知   ④激励人们奋发励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1-0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2023-09-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八)
10 .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通过先辈们的事迹,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凝聚性和顽强生命力。请提取材料和图片中的两个或多个信息,围绕“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0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