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申报》在报道中国近代某次战争时认为,侵略者“蓄意规踞安南,实欲借径安南以窥滇边”。此次战争(       

A.源于英国欲扩大在华市场B.促进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强化了清政府的海防意识D.导致传统的宗藩体系彻底崩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左宗棠为重版《海国图志》作序时,将自己在“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等举措,称为按魏源所言而行之。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如曾、李、左所行而行之者有所增多……但是,从洋务派官员的所言所行来看,魏源等的“师夷”思想只实施了一半,只限于工业长技方面,而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因此,洋务运动只是一种残缺的现代化尝试,其效果亦大失朝野所望。

——虞和平《全球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康有为在给绪皇帝的奏折中指出“中国今当强敌四逼之时,非变法不能自保,而法之不能改,则惟守旧者阻挠之。……”又直陈之所以将孔子塑造为社会改制的先师,是因为“亦以使守旧之徒无所借口阻挠我皇上新法”。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思想虽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但也激起了巨大的反对声浪,并未能真正赢得民心。

——刘星《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与维新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和存在的不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运动走向失败的原因。
2023-12-05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某诗人读近代一战争史事感怀而作:“黄海炮声烈,长惊来者心。英雄功永在,弱主过何深。质脆瓯方破,堤决地必湮。中华入盛世,还要戒胡孙。”该战争为(     
A.三元里抗英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反割台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颁布的《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不限学历,只要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清末新政期间,外务部于1902年规定:出国前必须有中学文化程度,以备出国后“精求专门之学”。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A.以留学生作为选官的基础B.开始推行留学救国的路线
C.调整留学政策以维护统治D.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积极宣讲:“国文为民族之魂”“国文提振民众”。“听者达数万人之众,闻之皆泣,奔走呼号”。这表明当时(       

A.文化变革成为社会当务之急B.政治危机刺激民族意识觉醒
C.清末新政推动传统文化复兴D.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6 . 1858年,沙俄计划修建一条连接莫斯科和中国黑龙江地区的铁路;1862年,英国计划修建一条通过缅甸到达中国云南的铁路;1885年后,法国也着手制定将越南铁路接至中国云南的计划。这些铁路计划反映出当时(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主要手段B.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完善
C.中国边疆地区对外贸易的繁荣D.中国边疆危机的日益加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3年,苏州、常州克复后,曾国藩和李鸿章因"吴中漕赋,苏、松、太最重",奏请减轻苏州等地的粮赋定额。1864年,曾国藩下令在各地设置“劝农局”,指出洋务与垦务互为表里,就“大乱之后”的国情看,“不能不以务农为第一要务”,他强调“如地方官玩视农政,仰即密禀本部堂,以便惩一儆百”。号令发出后,流亡之户闻风归耕者络绎而来。之后,各荒废省区便先后拟定垦荒章程,如安徽巡抚唐训方上任后就颁布《安徽省兴办屯垦告示》。

——摘编自王继平《曾国藩研究》

材料二   1938年,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难民移垦规则》,规定公有荒地垦竣后,垦民将无偿获得土地所有权。由此,江西难民移垦运动迅速开展。到1939年,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难民移垦条例》,取消了垦民土地所有权,仅规定有土地耕作权。江西除了由省垦务处主办的61个省营垦场外,农林部垦务总局还在江西安福设立国营垦区1处,辖9个垦场。此外,江西还成立民营垦场125个。随着垦民的增多,地方政府为了能对垦民抽丁派款,将垦民编入了地方保甲系统,各地垦民纷纷迁徙而来。许多垦场管理员,挪用垦殖资金,与垦民关系紧张,省垦殖处对此处置不力,违法乱纪现象蔓延。到1945年,江西省垦务处所辖垦场仅剩垦民1万余人,到1946年,减至5000余人。

——摘编自高凯等《中国灾害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动垦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难民移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衰退的成因。
8 . 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来到东方,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东方,西方传教士也接踵东来。为了取信中国士大夫,找到传教的门径,传教士往往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火器制造等知识。与殖民者稍后而来的是美洲农作物,玉米的产量远比麦类高,番薯更是每亩可产数千斤。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是,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和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封建统治阶级“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以求实的精神,提出了带有现代化萌芽意识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封建地主阶级中有识之士倡导并实施了“变器不变道”的改革运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先进中国人探索现代化新阶段的到来,他们倡导“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推动了近代中国第二次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

——摘自建红英《“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社会在“契机”下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世派提出的“带有现代化萌芽意识的思想”。概括两次改革在经济层面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说明运动倡导者在学习西方层面上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谕令各地广办地方团练,协助官府加以镇压。但团练的领袖也开始行使征税和司法等原本由地方官府牢牢掌握的“正式权力”。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     
A.引起清朝政治权力变化B.导致中央政治机构异变
C.巩固清王朝的专制统治D.促进清政府与列强勾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思想家认为,福建船政学堂一改当时其他新式学堂只招八旗子弟或秀才的传统,广招学童,凡"性慧夙有巧思者无论官绅、士庶一体入局讲习",并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由此可知福州船政学堂(     
A.实现了晚清教育机会人人均等B.诞生于甲午战后的民族危亡之际
C.意在培养洋务运动的有用人才D.促使资产阶级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2023-02-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