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描绘了如下场景:(旅顺)那些不幸的店铺掌柜和市民……举着大山岩(日军第二军司令官)的安民告示,准备欢迎和接待日本士兵,然而他们却被残忍地射杀在自家门槛上。下列事件与该场景相关的是(     
A.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日本阻挠国民党政府二次北伐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沦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抵征是太平天国战后安徽田赋整理所实行的一种新的、异于常征的赋税征收机制。在安徽歙县,抵征推行的动机是取代常征,由绅局和亩董在乡组织征收,消除常征中由书差勒索的积弊。这体现太平天国运动(     
A.使清政府的统治基础面临崩溃B.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C.推动近代乡村社会关系的调整D.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太平军从湖北进军南京的路上,“不信诸神及浮屠氏,遇寺观辄火之,目为妖庙”。占领南京后,实行严格的出版管制,一切“妖书邪说”均不得买卖藏读,同时大量印刷《天条书》等书籍,要求官民仔细阅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民众的反封建需求B.践行新的文化政策
C.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破除宗教神学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殖民势力企图吞并越南。为保持与清廷的联系以寻求帮助,越南向清廷提出派使节驻京、设领事馆于广东等要求,最终清廷同意越南的请求。这说明 (     
A.越南与清朝的国际地位平等B.中法《越南条款》并未生效
C.殖民势力冲击传统宗藩体系D.洋务运动极大提升清朝国力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争论。对该争论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主张
李鸿章、薛福成等“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飙至中华……为豆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李宗義、丁宝桢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东北”“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
左宗棠、郭嵩焘等“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A.诸方列强对华控制力存在强弱B.传统观点与近代外交思想并存
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D.边疆危机强化了清廷忧患意识
7日内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光绪十三年(1887年),俄使库满请求中俄电线相接,清廷官员在翻阅《万国电报通例》的基础上认为:“(根据)《万国电报通例》第八款各国皆有权衡可以停止电线或久或暂或一律停止或只某处之线或停某样信息皆按事实所宜等语,似接线不能不允,亦不必不允也。”这表明,当时(       
A.士大夫已拥有国际法观念B.清廷认识到客邮损害国家利益
C.清政府外交政策不断调整D.中俄对电报铺设权的争夺激烈
2024-05-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夺取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修筑权,通过修筑和经营铁路,攫取沿路地区的开矿权等许多经济、政治特权。《国闻报》指出:“通中国之铁路,均属西人之铁路,路成而中国亦遂不国矣。”列强的这些举措(       
A.使清政府完全丧失铁路主权B.旨在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激化了侵华列强的矛盾
2024-05-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前期直到清咸丰元年(1851年)基本沿袭明朝财政管理体制。这种局面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打破。巨额的军费使本已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清中央政府无力支撑新兴的湘、淮军队,只好令其“就地筹饷”,承认了地方的征税权、制定税收政策权。各督抚乘机扩大自身权力,借口军务,截留丁漕各款供本省军需,用后也不上报户部,使奏销制度名存实亡。京饷拨解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为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清咸丰帝下旨各省以“所有该部岁拨京饷,著准其本年为始,归入冬拨案内,与各直省协拨兵饷一律的拨”,即督抚每年向中央缴纳规定数量的白银。这次政策调整等于默认了地方官员自行筹款的权力,也无力要求他们继续服从户部指挥。

——摘编自田牛《1840—1860年清政府财政分散对近代化影响问题研究》

材料二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9年,我解放区的财经工作一直是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各解放区自有货币,自管收支,中央只做统一政策领导。这种分散管理的办法,在解放区被分割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全国解放后财经工作必须从基本上的分散管理前进到基本上的统一管理原则,否则,收支机关就会脱节,国家财政收支就不可能平衡,金融物价就会继续波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就难以正常进行。1950年2月,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财政经济会议,认真研究了全国财政收支、贸易、粮食、金融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作出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工作进入了由分散到基本集中统一的新时期。

——摘编自陈原、宋文庆《新中国成立初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重大决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前后清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统一财经的意义。
2024-05-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曾发布诰谕说:“兹于十二月初九日恭逢天王万寿之期,本军师及列王尚备奇珍异宝进献天朝,为我王祝寿。”各王生辰也是如此,天京城内送礼队伍几乎殆无虚日,所送礼物争奇斗艳,极尽竞相攀比之能事。这可用于佐证(       
A.民众拥戴太平天国B.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
C.江南地区物阜民丰D.洪秀全皇权思想浓厚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当总督李鸿章提议创办第一个非军事现代工业—轮船招商局时,他没有设想由政府所有。总之,他意识到清政府自己没有充足的资金去从事这一切冒险事业。相反,李鸿章根据盐的专卖沿用了一个官僚政治术语“官督商办”,提出这些新式工业的组织结构应该集盐务管理和西方模式的股份公司特点之大成。盐务管理是有用的,因为它已确立募派当时提供了资本和管理技能的富商的先例。西方模式的股份公司亦有必要,因为现代企业是从西方移植的,并因为股份公司开辟了从大批商人那里吸引投资的可能性。在官方倡导和监督之下,私人投资者当时将承担一切盈亏的风险。不过,除了这些总的原则之外,在那时,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其他官方创办人,对官督商办组织都没有任何明确的制度上的总体规划。

——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

结合材料围绕“官督商办”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题目明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规范)
2024-05-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