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少日本学者认为,“科学”一词率先诞生于日本,它乃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用于翻译英语词汇“science”的产物。“科学”在日本诞生后不久便被引进到中国。

材料二   《四库全书》中“科学”一词的使用举例

出处相关表述调又
【唐】罗襄(仓部柏郎中墓志铭》近代科学之家有袖氏仓部,府君讳宗回字,圣祖士良忠州司马,父酷毛诗博士,赠国子司业,君踵父学开元礼科举、学问
【明】唐顺之编《稗躕.广科学以弹盗》故圣朝广开科学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贼盗奸究科举之学
乾隆五十五(1790年)(钦定千叟宴诗》臣(西方传教士那永福)所栖六城环以地中海,高墉架海横天梯,人有医、治、教、道四科学,物有金刚、珊瑚、哆罗珠、象犀分科之学

材料三   康有为在编辑《日本书目志》(1896年成书)时,提及《科学入门》和《科学之原理》这两本含有“科学”字样的图书。“科学”主要指的是自然科学,即狭义上的“science。康有为乃迄今已知第一个在文章中征引了日语“科学”一词之人。

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刊发了一篇题为《论太平洋之未来与日本国策》的文章,其中两度使用“科学”一词,但这篇文章是对日文报刊的译述。

同年,王国维在为樊炳清译《东洋史要》作“序”时写道:“自近世历史为一科学,故事实之间,不可无系统。抑无论何学,苟无系统之智识者,不可谓之科学。”

材料四   “科学”一词在清末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

事件概况
杜亚泉创办(亚泉杂志》1900年,杜亚泉在上海创办的《亚泉杂志》刊登的论文和广告中经常出现“科学”一词
严复翻译《原富》1900年,严复翻译(原富》(国富论)时频繁使用“科学”一词,且《原富》译文中的“科学”明显是“science”的对译
上海“科学仪器馆”的创建及其所属的(科学世界》杂志的发行1901年,钟观光等人合资在上海创办“科学仪器馆”,主要销售从日本进口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药品。19033月,“科学仪器馆”创办了《科学世界》杂志,这是中国第一份冠以“科学”之.名的杂志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周程《“科学”的起源及其在清末的传播与发展》

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024-05-3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主张在通商口岸设船炮局,聘用西人技师,培养本国工匠,仿制外国工艺设备,逐步实现自造、自修、自用,“变人之利器为我之利器”。上述主张(     
A.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出发点B.得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认可
C.阐明了洋务自强与御侮的关系D.体现了对洋务运动的初步反思
2024-04-18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中国以物质技能和经验科学而论,都与欧洲不相上下,尤以伦理道德、政治实践见长于欧洲。中国茶文化雄霸英、法、荷兰,华瓷已随茶文化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欧洲日用器皿的大宗商贸。由茶文化牵动的中国装饰艺术、饮食文化与庭园艺术也在欧洲熠熠生辉。中国的君主政治也曾是法国朝野主张改革的人物追求的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西方文化与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的由浅入深的被引进中国。以仿造西洋船炮、改铸传统火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引进与创新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段研究船械的热潮。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医学等科学也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鼓励发展科技,中国科学家队伍开始形成,许多留学归国的学者们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思想,其工作成就为国际所公认,这标志着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确立。除此以外,西式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等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一些非农地区。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概括其意义。
2024-04-07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山东泰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9月,在容闳等人的催动和运作下,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对此,《纽约时报》刊发了一则题为《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消息:“旧金山,913日电:昨天到达这里的30名清国学生都非常年轻。他们是很勤奋和很优秀的小姐(因有辫子被美国记者误解)和绅士,容貌俊美,要比任何在这之前曾到美国访问的清国人都好看得多。”

——摘编自1872年9月13日《纽约时报》

材料二   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共四批)——120名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夭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早期留学运动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2年,张之洞指出化学、矿务各学堂“即系为采铁、炼铁、炼钢、开煤本厂所用而设,以备分司各事,与此次遣工出洋学习炼铁,均俟习成以后,即可少用洋匠,藉可稍节经费,亦免造不如式,动需改作,耗弃工料”。这一主张着眼于(     
A.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B.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C.洋务企业的长远发展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2024-03-06更新 | 450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9年,上海《时报》评论说:“(汉阳铁厂)生铁一日之间已制成钢,制成钢后又成种种钢货……京汉铁路所用之钢轨,均为汉阳铁厂所供给。”这说明,汉阳铁厂(     
A.提升了中国工业生产自主性B.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C.打破了西方对华的钢铁封锁D.实现了国人实业救国的愿望
2024-03-04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津沪电报总局(中国电报总局前身),委派盛宣怀为总办,津沪电线通报后,经营四月,亏损巨大,后转为商办,陆续建成多条干线,并于光绪二十年开始,盈利显著增加。据此可知,中国电报总局(     
A.为兴办资本主义企业起了示范作用B.以实现自强为基本的目标
C.进一步扩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规模D.开启了西方科技的中国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胡光墉破产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胡光墉进入左宗棠幕府,为左氏办理军需后勤,兼办洋务。1876年,左宗棠西征新疆,胡光墉为左氏筹借巨额洋款被朝廷嘉许,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后来,胡光墉依仗与左氏的关系,在东南各省开设钱庄和票号,甚至经营当时私人票号被禁止的官款业务。

1883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加上中越边境紧张,胡光墉的阜康票号因挤兑风波而倒闭,紧随而来的是官款索赔问题。清政府谕令左宗棠查办阜康官亏案。左宗棠虽与胡光墉私交甚密,但因阜康票号官亏案牵涉事大,并没有对其偏袒。按制,亏空的款项由当事人用自己的财产抵偿亏损的公款即可。

本以为此案就此结案。然而,陕督谭钟麟质疑胡光墉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当得利”,由此牵涉出户部清算胡光墉历史经济问题的两大案件。第一、华商股份案。西征筹饷过程中,胡光墉按章设立乾泰公司,共筹集350万两,其中汇丰银行和华商各认股175万两。胡光墉被质疑华商股份为其隐形资产。左宗棠认为“华商股内实有洋行伙友附股”,肯定胡光墉“并无股份”,并有债票为据。而户部阎敬铭认为胡氏“出身市侩,积惯架空罔利”。18847月,户部在无确切证据的前提下,凭借权力认定华商股份是胡氏隐形资产,并强行追索15万两。第二、行用水脚银案。行用水脚银是胡光墉经手西征借款因公报销的相关费用。此费符合清政府默许的“援案开报”、汇单奏销的惯例。户部对此提出质疑,认定行用水脚等106784两皆为胡光墉“擅扣滥支”之款。左宗棠等人回应了户部的相关质疑,称水脚银“驻鄂粮台有案可查,非胡革道所能掩饰”。曾国荃称报销依据并非户部标准,而是“轮船之定章,特数目多寡之间有不可概论耳”。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清政府谕令浙江省从胡氏产业内迅速变价照数凑齐106784两,于闰五月以前解交甘肃粮台应用。

胡光墉资金周转失灵,又受外商排挤,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胡光墉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

——摘编自牛澎涛《析论清政府对胡光墉破产清算案的审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胡光墉破产案的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75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