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也”,“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他在回顾办学历程时说:“因南通棉产著名,首先创设大生纱厂”,“纺纱需棉,须产棉地,乃创立通海垦牧公司。有棉产地,须讲求改良棉种及种法,又创立农业学校,此校在省立农校之前;纺纱需专门人才,又设立纺织学校,此校为全国仅有”。他还说:“农学校之学生,不能为农夫之所为,是可谓学生,而不能谓农学生”。

——摘编自程绍珍《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职业教育在人民期盼中、社会诉求中发展而来。需要宣传反封建的文艺人员,就设立高尔基戏剧学校;需要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就设立红军卫生学校;需要持筹握算的会计人员,就设立财经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工会承担、合资入股、个人捐助等方式。党与人民同甘共苦,想方设法为教学创造条件。红军大学就地取材,自来水是从高处用竹筒把水引过来,住房是利用大树的树杈建造;医学学校门板当黑板,沙盘和木笔作为纸和笔,学校还借用民间桌凳做课桌,学生使用的教材均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编写油印。

——摘编自孟京奥、雷前虎《中国共产党发展职业教育的苏区探索》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从20002018年,高职学校数从442所增加至1418所;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数从1009万人增长到11337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从87万人激增到498万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摘编自宋乃庆、郑智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禁烟运动之前,鼓吹武力侵华,通过战争来强迫中国向其全面“开放”的舆论已经甚嚣尘上……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团体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运用武力为他们取得“补偿”,并利用这一“机会”使中英关系问题“获得永久解决”。

材料二   “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引起英国政府内部的激烈争论。……巴麦尊的对华战争案得以通过,英国随即派出了侵华远征军。

1853年,法国神甫马赖来华后,他违背条约,私自到广西西林县传教。他吸收的教众良莠不齐、行为不端,与当众民众产生冲突。1856年初,西林知县张鸣凤令马赖离境,马赖未予理会,张鸣凤遂于2月下旬将马赖与两名教徒处死。事件发生后,法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出兵中国。

材料三   法国侵越的目的,除了在越南建立殖民地以外,还企图以越南作为跳板,北上攫取中国的资源。使法大臣曾纪泽致书李鸿章说:“法人之夙志,非徒并越,而特欲以越为根脚耳。越边之煤矿,滇中之金矿,无不垂涎,此间人之著作,多可为证。”

材料四   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到18946月下旬,日本入朝兵力达7600……其兵力远在清军之上。……日本抛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已达到即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清军的双重目的,……日本政府电令其驻朝公使大岛圭介:“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材料五   英法德美四国公使团于19001月下旬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发表一道上谕,宣布镇压义和拳和大刀会。……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完成表格填写)

战争

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2)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危局,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探索,请写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9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初:

材料六   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所有在中国制造之货,与进口货物一样享受优待,免征一切杂捐。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3)材料六出自哪一条约?该项内容表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3 . 江淮大地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产生过许多位历史文化名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李鸿章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进而得以长期手绾兵符,掌握着当时在国内堪称装备精良的淮军,创建了近代化的北洋海军;以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而出任封疆大吏,活跃在晚清政坛上长达40年之久。李鸿章本人不无得意地说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梁启超甚至说: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中国近世史:此有识所同认也。”可见李鸿章对于近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之大。然而,世人在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却相差悬远。稍微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都可能会了解到:早先李鸿章一直背着“卖国贼”的恶谥,被目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却逐渐被推崇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倡始人和先驱者。

——欧阳跃峰《李鸿章和他的幕府们》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心目中的李鸿章”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4 年7月 24 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日本取得最初胜利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如果中国动真的,日本最终会为其最初胜利付出高昂代价。”这可从侧面证明(     
A.英国舆论客观评价战争形势B.中国能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
C.英国反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D.中国综合国力具有相对优势
2024-01-21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咸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装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由此可见,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装着泥沙的炮弹B.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C.明治维新促使日本实力大增D.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2023·海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图1、图2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列强对华(     
A.借助商品输出方式攫取财富B.控制了清朝财政收入
C.通过资本输出参与国际分工D.加快了经济侵略步伐
2023-11-12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6(16+3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7 . 1871年中日签订《修好条规》及相关通商条约,两国正式建立了条约关系。条约规定双方彼此不得干涉内政,互派公使和领事、两国兵船往来指定通商口岸,两国互相承认领事裁判权等。这反映出(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D.清廷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
2023-10-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徽师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认为清王朝要消除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在对外作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悉夷情”是不够的,“悉夷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海国图志》的自序中,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写书的观点和目标,就是为了向西方学习,使中华大地不再受到列强的侵扰。

——胡博《魏源《海国图志》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

材料二   随着五口通商的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洋务派首次提出“商战”一词,通过洋务运动的催化,中国初步诞生了一批具有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推崇西方文化,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西方列强经济、武力的刺激下,早期维新派宣扬“实业救国”论,强调振兴商务,维新派摒弃传统弃商、蔑商思想,重视提高商人地位,其思想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地主、官僚投入兴办近代民族工商业。由此,受利益所趋,从事工商业人数剧增,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两种救国思想形成的各自原因。
(2)有学者认为“商战”思想其实已超出“商”的范畴,请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9 .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所载“计本火牛图”,描绘了进入朝鲜作战的清军“在百余头牛的双角上缚火把,驱使牛群冲向倭寇阵地……当倭寇拼命向火牛开炬开枪时,我军已从敌后发动攻击,倭寇大败而逃”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A.清军在甲午战争陆战中获胜
B.军民合作反侵略的爱国精神
C.报刊迎合民众对战争的想象
D.洋务运动提升了清军战斗力
2023-09-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塞防”与“海防”的争论。左宗棠认为,“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外患自无隙可乘”;浙江巡抚杨昌濬则指出:“西洋各国以船炮利器称雄海上已三十余年,包藏祸心,莫不有眈眈虎视之势。”上述材料说明(     
A.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远超西北B.顽固派与洋务派间分歧严重
C.外交关系影响晚清国防战略D.边疆危机强化清廷忧患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