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2024·湖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折称:“从古各国角力之时,大率皆用远交近攻之道……今日中国之力,断不能兼与东西洋各国相抗”,俄国“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实受其益”,因此,“如俄用兵假道,供其资粮车马”。这反映出此时的清朝官僚(     
A.试图推行“联俄制日”外交B.决定放弃旧的传统宗藩关系
C.对列强侵华本质有清醒认识D.对西方的态度转为主动西化
7日内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 选择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晚清时期,叶德辉认为,西教的流行是中国最大的隐患,应极力予以排斥,并认为“近世时务之士,必欲破夷夏之防,合中外之教,此则鄙见断断不能苟同者”。这表明叶德辉(       
A.力图维护传统价值观B.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C.反对学习西方的科学D.积极倡导西学中源说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清道光、咸丰时期,尚无独立的禁烟题材剧作。鸦片战争爆发后,戏曲中出现鸦片与战争的关联书写。甲午中日战争后,禁烟戏在主旨内容上彰显除旧布新的革命倾向,并通过报刊传播逐渐扩大受众群体。这种变化(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基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现状
C.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表现D.促使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2024-03-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4 . 光绪十六年(1890年)3月31日,中英正式签订了《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与各通商口岸无异”:“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或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一俟有中国轮船贩运货物往来重庆时,亦准英国轮船一体驶往该口”。据此可以推断(       
A.英国商船可自由出入重庆B.英国利用重庆打开了西部市场
C.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D.英国在重庆初步取得了开埠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所署的别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翻开晚清的书刊,当包天笑、陈冷、林白水、陈少白、于右任等卓然显赫的名字映入眼帘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实只是笔名,对于他们的本名,人们却淡忘了;晚清笔名之盛,由此可见一斑。据统计,单是笔名超过几十个的就包括:李叔同(99个)、王韬(38个)、梁启超(38个)等;拥有十几个笔名者,不下40人。其中寄予政治思想的笔名为数众多,且有规律可循,基本延续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因而最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摘编自程丽红《笔名与时代——晚清报人笔名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以救亡图存为主题,自拟一笔名,并作简要说明。(要求:不得使用材料中已提及的笔名,紧扣时代,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清晰)
6 . 晚清时期,最先将反缠足思想带入中国的是传教士,但在中国影响不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对缠足的态度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维新变法达到高潮B.关注女性的身心利益C.民族意识的觉醒D.跟上了世界潮流
2024-01-30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4 年7月 24 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日本取得最初胜利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如果中国动真的,日本最终会为其最初胜利付出高昂代价。”这可从侧面证明(     
A.英国舆论客观评价战争形势B.中国能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
C.英国反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D.中国综合国力具有相对优势
2024-01-21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萌芽,是“家族”“万邦”与“天下”观念。《左传》中多处洋溢着爱国精神和基调,其中谈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影响巨大。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优雅的华夏文明始终是士人爱国信念的一个重要源泉。《论语》中“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凝结成了后世"民族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爱国精神和天下观念。在整个中国古代,民族气节被视为人生修养的最大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苏轼曾评价爱国诗人杜甫虽然终身不得重用,却“一饭未尝忘君”,忠君爱国的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摘编自吴灿鑫《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奠基》等

材料二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左宗棠英勇抗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日殉国,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赞颂。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勇敢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破产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近代前期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最高成就。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承担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毅《外向发力: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简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古代爱国精神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9 . 1895年5月10日,《申报》在刊文中指出,“日本虽区区岛国,然自维新以后,发愤自雄,欲为亚洲至强之国”,提出“中国若能惩前毖后,时时以创世痛深为念,外结强邻,内固邦本,庶可自立于不败之地”。这表明(     
A.不平等条约遭到强烈反对B.报刊主导着社会舆论走向
C.国人对战局失利进行反思D.变法革新已成为各界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
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2023-11-28更新 | 1541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