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代表农业文明极致的大清帝国“天朝上国”迷梦。面对接踵而至的内战外乱,举国先进人士形成共识:求存图强乃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他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实现工业强国梦想。史学家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90载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如下表所示:

分期时间基本情况
第一时期18621877官营军工
第二时期18781894官督商办
第三时期18951902外人兴业
第四时期19031913政府提倡
第五时期19141925民营进展
第六时期19261933官民合作
第七时期19341949工业衰落

——摘编自曾纯《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工业破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并具体说明。
2024-05-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主要是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展开的。在中央层面,在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给赐番夷通例”,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作出了重大调整,并作了许多新的规定,被称为“弘治新例”。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间,商舶贸易日益公开化发展,市舶宦官的罢撤,形成了一套新的运作体制,称为“广中事例”,这些制度在后来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上升为国家的贸易制度。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万历年间,在广州举办一年两次的“交易会”,更是带有国际性的特点,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外贸的商业组织,明代海外贸易走向了世界,与世界近代海洋贸易相衔接,明朝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时代。

——摘编自逯杏花《论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各地行帮在沪设有众多“中庄”,上海商人也在各地遍设分销机构,“上海为吾国第一大埠,其所以成为经济之中心者,赖其贸易之发达也”。海关贸易统计册中各类进出口商品不断增多,农产品、原材料、手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以及相对应的机制品和原材料的进口不断增长。上海的洋行来自世界各国,同世界大商埠伦敦、纽约、巴黎、汉堡、东京、大阪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洋行在内地拥有功能齐全的商业收购和销售网。上海的批发贸易发达,凡是经营洋货的批发商,绝大部分都集中于租界。

——摘编自方书生《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渐变与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转型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上海商贸发展对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影响。
2023-09-27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设立新式学堂一览表

创办时间(年)学堂名称地点主要专业设置创立者
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英文、法文、俄文总理衙门大臣奕䜣
1866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舰船制造和驾驶闽浙总督左宗棠
1883金陵同文电学馆南京电讯两江总督左宗棠
1885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枪炮使用、攻守战法直隶总督李鸿章
1887新疆俄文馆迪化俄文新疆巡抚刘锦棠
1887广东水陆师学堂广州舰船驾驶、陆战战术两广总督张之洞
1890威海水师学堂威海舰船驾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
1893北洋医学馆天津天津军医直隶总督李鸿章
1896江南陆师学堂南京马、步、炮兵种阵法两江总督张之洞

材料二   上海已经变了,街道比以前宽阔,到处可以看到穿着高跟鞋的青年妇女,男子已经剪掉辫子。我碰到一些野兽似的外国人简直拿黄包车夫当狗一样踢骂,我很想打抱不平,但想到治外法权,只好压抑了满腔气愤。大家还是少坐黄包车,多乘公共汽车和电车罢!但是这些可怜的黄包车夫又将何以为生?回到乡下种田吗?不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农村剩余劳力……让他们去做工吧。但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工业又无法发展。只要军阀们肯出钱,这些过剩的农夫随时可以应募当兵,在这种情形下,欲求政府稳定势不可得,因此发展工业的路还是走不通。

……随后就到乡下去看看老朋友,村庄的情形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糟。女人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年轻的一代都上学堂去了,很多男孩子跑到上海工厂或机械公司当学徒……(我的大伯母)发现进过学校的青年男女有些事实在要不得,他们说男女应该平等,女孩子说她们有权自行选择丈夫,离婚或者丈夫死了以后有权再嫁,他们说根本没有鬼,人死了之后除了留下一堆化学元素的化合物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他们说唯一不朽的东西就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

(1)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了兴办新式学堂的热潮。依据材料一概括新式学堂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是1917年蒋梦麟从美国留学归国后记述的见闻,请以社会变迁为主题解读材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