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设立商部,在全国各地广泛组织商会;颁布商人通例,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商人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通过一系列章程,倡导与奖励兴办实业。清政府此举旨在(     
A.延续重农抑商政策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挽救自身统治危机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024-01-26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变化情况

年份人数/人年份人数/人
18961319031300
18986119042400
190127419058000
190260819061200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人留学的热潮从欧美转向了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国人震惊,过去的“徒弟”打败了“师傅”,使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了急剧变化。随之而来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灾难,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民族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的觉醒。学习日本近代崛起强大之法,成为中国朝野上下共同的关注。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是为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开始。——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永康、李浩《海外留学知识分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951911年)》

材料三   1900年,中国100多位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了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随后,各省的留学生先后成立同乡会,组织反帝爱国活动。留日学生成立的“中国留学生会馆”,推动了留学生组织爱国团体的步伐。1903年,留日女学生成立“共爱会”,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发轫。

——摘编自夏天兰《近代留日、留美学生与清末民初社会思潮》


(1)指出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历史影响。
3 . 下列材料均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县人,5岁入私塾,13岁放弃科举“正途”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船泊驾驶,24岁时,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深化了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理论的认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名著,宣扬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是启蒙维新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材料二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1878年,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较系统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并成为西医医师,19世纪末期,目睹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三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同时也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最初学医,但后来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支持和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留学青年生涯规划的特征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书写工整)
4 . 1899年,开平矿务局技术顾问、美国工程师胡佛调查发现,矿务局为内部每位官员都配备马匹,花费巨大但实际上很少用得上,中国职员也决不同意任何减薪,只因为这样很“丢面子”。这从侧面反映出(     
A.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技术B.洋务企业未采用现代化经营方式
C.晚清近代化转型极其艰难D.洋务运动将面临失败的必然结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同盟会发布的《招降满洲将士布告》中,一开头就对封建官僚、军阀、地主说:“我辈皆中国人也.论情谊则为兄弟,论地位则为仇雠,只是你们奋起而起,或隐忍未发,就是革命的盟友。”另外,还在同盟会的《略地规则》中规定革命胜利初期,“每县设一安民局,立局长一人,局买十人,顾问员十人,局员择用营中人,或地方绅士。顾问员则皆以地方绅士充之”。这体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A.强化了革命群众的阶级意识B.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C.把汉族地主作为革命的对象D.缺乏坚实可靠的人民群众基础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等“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饮器皆其造成。”
康有为《大同书》“公侯继轨,乳臭承袭。投于寒门,不得高爵”“欲人道至于太平,享大同之乐,亦最为巨碍而不得不除之(压制)也”“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吏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等“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即为国有;国为民国,国有何异于民有?国家以所生之利,举便民之事,我民即共享其利”“国家为一大业主。”

——摘编自沈善洪、王凤贤著《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有何异同,并简析中国“理想社会”实现的合理途径。
2023-05-08更新 | 46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塞缪尔指出:“在君主集权官僚体制中,军队是最现代和最具有内聚力的典型。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加强军队,到头来变成这支军队的牺牲品。”在辛亥革命中,全国24.1万新军,其中9.5万名站到了革命一边。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B.地方仓促行动导致了清朝灭亡
C.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D.事物变化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中
8 . 1902~1911年,见诸记载的“民变”平均两天半发生一次:有抗捐抗税,有抢米风潮,有会党、农民起义,有罢工斗争,有兵变,有反对教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参加者覆盖官员以外的几乎所有社会阶层。这一情形(     
A.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B.实现了义和团的宗旨
C.暴露了“新政”的缺陷D.冲抵了外来经济侵略
9 . 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甲午战争后,梁启超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上述材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形成B.国民教育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
C.反专制与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D.革命派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统治
10 . 20世纪初,“国民之母”与“女国民”作为新女性形象为知识分子所期许和倡导,许多女革命家、女性知识分子皆把着男装看成是“由外而内”实现由文弱到勇武、由贞静到侠烈的新女性的重要手段。这反映出当时(     
A.男女平等初步实现B.女性爱美意识强烈
C.革命思想得到传播D.西式服装成为主流
2022-07-11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