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05年,在同盟会筹备会议上,有人提议会名为“对满同盟会”。孙中山认为革命并非专为排满,还要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应定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但是有人认为此会是秘密团体,不宜使用“革命”二字。经讨论,最后定名为“中国同盟会”。这反映出(       
A.孙中山的意见不被重视B.同盟会无意进行革命斗争
C.反清是同盟会唯一目标D.孙中山具有民族民主意识
2 . 清末新政开始后,清政府宣布停止开捐卖官,但谕令颁布不久,各省因赔款摊派数额巨大、新政经费短缺而再行开捐。大批生员争购官衔,纳捐者犹如“微生物滋蔓,所在皆是矣”,甚至出现“胎妊小儿,预营仕牒”的情况。这一现象(     
A.表明新政拓宽了人才选拔途径B.客观上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有利于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反映出民众思想觉悟有所提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变化情况

年份人数/人年份人数/人
18961319031300
18986119042400
190127419058000
190260819061200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人留学的热潮从欧美转向了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国人震惊,过去的“徒弟”打败了“师傅”,使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了急剧变化。随之而来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灾难,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民族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的觉醒。学习日本近代崛起强大之法,成为中国朝野上下共同的关注。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是为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开始。——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永康、李浩《海外留学知识分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951911年)》

材料三   1900年,中国100多位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了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随后,各省的留学生先后成立同乡会,组织反帝爱国活动。留日学生成立的“中国留学生会馆”,推动了留学生组织爱国团体的步伐。1903年,留日女学生成立“共爱会”,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发轫。

——摘编自夏天兰《近代留日、留美学生与清末民初社会思潮》


(1)指出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和魏晋时期,官员的选任标准是“乡举里选”“以名入仕”。简单地说,就是由乡党举荐素有贤名之人,包括德名、才名等,这些被举荐者经过进一步考察可担任官职。当时选官制度的主要代表有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诗赋及策问取士,这标志着影响中国数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制主要的特征是进行统一书面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所以又有人将其归纳为“以文取士”。隋唐至王安石变法前,“文”的内容比较多样,包括诗、赋、策、经,甚至算、地理、法律等。从王安石变法到明中期,“文”主要指的是经义,而到了明(后期)清,则主要是指八股文。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与“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进行的人才选拔无法与社会变革需要相适应,晚清科举制的废除、学堂的兴起、教育的改革在当时是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在这个以科学为主导、东西方冲突的时期,提倡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会被废除。经过义和团运动,很多大臣觉得新式学堂和科举制度两者是水火不容的关系,需要逐步将录取的名额减少,到科举制度被完全废除为止,从而奠定新教育、新学堂的良好基础。袁世凯、张之洞向朝廷上奏,提出如果不废除科举制度,士人会有侥幸心理存在,不会按照既定学制来学习,因此折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大量新式学堂,只有废除了科举制,士人才能够在新式学堂之中安心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抛弃借助科举制做官的心理。

——摘编自范子乐《浅谈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人才选拔从“以名入仕”到“以文取士”的演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对近代共和概念的认知和运用一度侧重于去除君主,1903年后更着眼于开民智、兴民德、塑新民。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共和政体的影响B.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C.近代教育转型的推动D.共和政体受挫的反思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升华,他们或把民本思想从“民本——尊君”的体系中剥离出来,否定君主存在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异端”思想——无君论;或者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全面的改造或创新,如黄宗羲、唐甄等在抨击君主专制、强调万民地位中形成的“新民本”思想。在传统民本思想走向末路时,新民本思想顺势而生。

——摘编自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如何贯彻和落实民本主义,孙中山认为“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是曰财政之统一”。他主张“慎重地开发中国广大的天然和其他资源。开发资源不仅仅是为了富有,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我国人民的满足和幸福”。为此,“国家管理资本,发达资本,所得的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国家的建设首先要考虑民生,要考虑“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

——摘编自廖大伟《孙中山的民本思想》

材料三   19822015年,中国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学从35.4%降到26.2%,初中从17.8%提高到38.3%,高中从6.6%提高到16.4%,大专及以上从0.6%提高到13.3%。2016年,城镇地区83.6%的户所在社区有卫生站,农村地区87.4%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截至201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几个重要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约4亿、5亿、11亿、1.8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的成就堪称世界楷模,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14年的4.2%。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标志着中国的民生福祉增进进入均衡发展型阶段。

——摘编自武力主编《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新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民本思想与明清“新民本”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生保障方面的特点。
2023-10-11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发展民主政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美式民主”,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曾这样形容:一伙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哄骗普通民众接受一个有利于少数显贵的政体”。如今,美国制度失灵的迹象随处可见:选举沦为“金钱游戏”,两党对立日益严重,贫富鸿沟日益加大,种族矛盾日益加深,而实际掌握权力的“深度政府”只关注政商寡头的利益,对民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无动于衷。

——摘编自朱瑞卿《政治失能、经济失衡、社会失序-起底美国走向衰败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了孕育成长为“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活动历程,同时也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加上西洋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洋资本主义暴发户的挑拨离间乃至直接干涉,导致近代中国政治版图四分五裂。“英美式民主”虽然最早登陆中国,但紧随其后的是与其截然不同的“苏俄式民主”。从此,两种来自“西方”的不同民主理念及其模式在中国掀起了“蓝色民主”与“红色民主”相互激荡的风暴。

——高民政《正确认识对待“中国式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式民主”的特点和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模式之争”。
(3)谈谈对新时期我国“中国式民主”的认识。
2023-07-08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01年,《国民报》创刊号发文:“然所谓秦、汉、唐、宋、元、明者,一家之谓也;其争夺相杀,循环无已,皆一家之私事也……国家人人有之,人人对国有应尽之义务和应得之权利,任何人不能有专制之权。”这一观点意在(            
A.激发民族民主意识B.辨析国家与王朝的区别
C.宣扬三民主义思想D.为清末新政提供理论依据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先,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这些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其次,辛亥革命的目的和方向是推倒封建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判定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的基本依据。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要求资产阶级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阶级代言人。如果要求革命的领导人都是资本家,那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也找不到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克伦威尔、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华盛顿、法国大革命中的罗伯斯庇尔,乃至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的克伦斯基,他们哪一个人是资本家呢?

——摘编自张海鹏《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者认定“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双重使命。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国近代人物的地理分布情况统计

全国排名中国近代科学家北洋政府元首、总理、内阁成员(19121928年)黄埔军校毕业生(19241930年)国民政府历任内阁阁员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省籍占比(%)省籍占比(%)省籍占比(%)省籍占比(%)省籍占比(%)
1江苏26.00浙江14.28湖南28.90广东22.01湖南25.40
2浙江15.30广东12.60广东19.99浙江12.84湖北15.20
3河北10.81河北10.08四川7.46河北8.25浙江11.80
4福建7.82江苏9.24浙江6.98福建7.33广东10.20
5广东6.21安徽7.56湖北5.96四川6.42河北5.10

——据王奇生《中国近代人物的地理分布》整理


据以上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