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评价清末预备立宪时认为,由于救亡图存实用价值使然,源于近代西方的宪政被引入中国后,“其本意就发生了变异”。这说明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依然有统治基础B.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时代需要D.洋务派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3422日清政府颁布上谕,改以往“重农抑商”政策为“农工商并重”,强调“通商互惠,为经国之要政”,并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俟商律编成奏定后,即行特简大元,开办商部”。同年9月商部成立后,清政府把制定商律以振兴工商提上了日程,陆续制定了旨在鼓励工商实业的商事单行法规,如《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商会章程附则六条》《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二十八条》及细目二十三条、《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给商勋章程》以及《大清银行则例》等。1904年商部起草的《钦定大清商律》仅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原因是商部成立后,把振兴工商作为其首要责任,因“编辑商律门类繁多,实非克期所能告成”。

——摘编自张文举《清末经济立法对中国入世后法律改革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经济立法的认识。
2024-01-21更新 | 217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汉中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联考(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天华(18751905年),湖南新化县人。陈天华十五岁开始读书,考入提倡新学的新化学堂后,“慨然欲任天下事”,此后,赴日本留学,逐步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陈天华呼吁全国人民“效命疆场”,保卫祖国,感慨当时国家“主权丢矣,利权去矣”,认为只有反帝才能维护近代中国的独立。他历数封建专制的弊端,依据近代西方民权理论,指出“专制之为祸烈矣”,惟有民权制度才能立国。陈天华认为各民族都是“同等之国民”,不应有等级之分,“鄙人以排满也,非如倡复仇论者所云,仍为政治问题也”。他的“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的主张,就是认为只有革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命,中国才能获得独立。

——摘编自肖万源《陈天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天华民主革命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3-03-26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痛感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华民族的危难,果断告别渐进改良的方式,通过艰辛曲折的努力,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在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先生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创造,推动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便废除以“跪拜礼”为标志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大人”“老爷”等清朝时官厅称呼,规定普通相见礼为一鞠躬,最高规格为三鞠躬,称呼则以官职或“先生”“君”代之。同时,南京临时政府还推行剪发放足,严禁鸦片,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为引进新思想提供了适宜的文化氛围。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也空前壮大。

——摘编自宋学勤、卫玮岑《从民族复兴视角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23-02-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边疆危机不断出现,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史。中国不同阶层的人们,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不同阶层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分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曲折的原因和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04-28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有这场革命,根本原因是清朝到了末路,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交迫,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是结束满人统治。”该学者意在强调
A.清末“新政”实行的原因B.资产阶级重视发动群众
C.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7 .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最强音——它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习,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其意义在于
A.唤醒了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B.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
2022-02-09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蓝田工业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称佐治(美国学者)“曾著一书名为《进步与贫困》,其意以为世界愈文明,人类愈贫困,盖于经济学均分之不当,主张土地公有。其说风行一时,为各国学者所赞同”。受此启发,孙中山主张进行
A.民主革命B.政治革命C.社会革命D.民族革命
9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021-06-09更新 | 10451次组卷 | 10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