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894-1895年创立兴中会,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都一直是抱持反满的民族主义;同盟会成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表明此时孙中山已确立以民族建国为目标的近代民族主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孙中山反帝建国的民族主义思想逐渐成熟起来,这个阶段的民族主义,是以建立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为基本目标的。

——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不仅推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解放斗争。而且正是由于孙中山在晚年的进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斗争的目标,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迎来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为斗争目标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此外,印尼民族运动领导人苏加诺从1918年起接受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苏加诺在一次演讲中称自己“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深深地树立了民族主义的思想,认清了世界人道主义是要我们消除民族主义的本质。”

——史革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

——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

——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格平等思想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伴随着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逐渐形成的。中国更多地重视以国家和集体为中心的群体人格平等。西方则是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的市民阶层,要求把平等、自由等作为人的基本要求提出。然后,在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借用自然本性的力量将人格宣布为人权;后来通过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法律的形式将人权原则确认下来。中国艰难的时局让人格平等最终形成了重视群体、国家的平等权利观。首先,由市场经济所培育的要求人格平等的新兴阶级力量无法通过自主行为将经济要求上升为法律的诉求;其次,传统的等级文化仍然有很强的社会基础,近代个人人格平等思想文化基础无从生发。另外,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了以国家和家族为中心的社会关系架构方式,历史文化的惯性对近代中国仍有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柴荣《近代中西人格平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格平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格平等思想与中国的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2024-01-24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立国后不久,提出了“怀柔远人”的对外政策,招徕东南亚诸国入明朝贡。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舰队清除了贡道沿线的不安定因素,东南亚贡使蜂拥来华。永乐二十年(1423年),以南渤泥、苏门答腊、阿鲁、满刺加等东南亚国家为首的16国遗使1200人至京朝贡方物,以致“诸番使臣充斥于廷”。东南亚国王入明朝贡,明政府极为重视,对其“优待礼隆,赐予甚厚”。明中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先后在亚洲建立起金融武力的海洋霸权体系,东南亚均被纳入了殖民地贸易网络之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了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

——摘编自和洪勇《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等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派端方、戴鸿慈等五大臣出国考察。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不关注,但大致做到了谕旨中“考求一切政治”的要求。考察团归国后,考政大臣皆力陈中国应仿效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推行政治改革,并提出模仿日本将官制改革作为中国宪政改革的第一个步骤。

——摘编自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

材料三   197856月间,分管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欧洲,回国后,考察团向党中央提交了考察报告。报告提出:“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经济上,要利用欧洲的先进技术,服务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以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要改进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和积极性、主动性。”6月底,邓小平在听了关于出访欧洲五国的汇报后说:“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这些想法后来大多不断被完善、逐渐被采纳,并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摘编自文世芳《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与东南亚国家朝贡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大臣出洋考察与谷牧代表团出洋考察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应如何加强对外开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张海鹏主编的《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目录的部分内容。图中省略的部分最有可能是(     
第四章 甲午战后中国形势与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命运的回答
第二节 帝国主义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与对华资本输出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
第五节 康、梁发起维新运动及其失败
第六节 义和团——中国农民朴素的反帝爱国斗争
A.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B.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的对策
C.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D.马关签约和台湾人民抗日斗争
2023-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是近代历史的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中华民族本部多为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为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

——《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1912年)

材料二   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治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国民党敢郑重宣称,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概括材料一中民族观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民族观。
(3)相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民族观有何新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
2023-02-1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A.腐儒的趣味B.智者的个性C.青年的时尚D.革命的态度
2022-11-27更新 | 3746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8 . 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同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同主义和自救的觉醒。这一觉醒体现在(     
A.从思想层面学习西方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重新选择救亡道路D.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