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

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分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分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分称时期政见主旨
(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试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撰写分称(3)的政见主旨。
(2)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庚子之变,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朝廷自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非仅涂饰耳目,所能支此危局。故于西狩途中,首以雪耻自强为询……辛丑回銮以后,即陆续举办各项措施进行自救。

——摘编自[清] 岑春煊《乐斋漫笔》

材料二   自戊戌政变以后,清廷政治一度趋向反动,顽固派把持着中央政权,清政府的顽固守旧行为引起了各种政治势力的不满和反对。康梁维新派在政变后流往海外,成立保皇会,继续拥戴光绪皇帝,不少人在失望中走上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在潜滋暗长,革命运动逐渐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卷5: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

(1)材料一中提及的“乱民肇衅” “外国连衡而入京师”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此后清政府采取的“自救”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革命运动逐渐成为一股势不可挡潮流”的原因。
3 . 1896年,盛宣怀在上奏中指出,“时下用人之机,然文科之士多空谈性理,武人则粗陋不堪,于洋务全然无用”,只有“于文武举之外,另设一科,使新学堂卒业者同有出身正途,同能进侍科第,方能安心专攻有用之学”。由此可知,他力图(     
A.推动学堂教育B.否定科举制度C.提倡实业救国D.发展近代科学
2024-02-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自晚清开始,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女革命家兴办女学,参与革命,并提出了争取男女同等的参政权、受教育权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社会生活全盘西化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女权意识逐渐增强D.封建伦理思想已经彻底瓦解
2024-02-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6年11月,孙中山在与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谈论撰写自传时曾说:“心伤鞑虏苛残、生民憔悴,遂甘赴汤火,不让当仁,纠合英雄,建旗倡义”,并且表示“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暨美国华盛顿焉”。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丰富了社会革命的内涵B.展露出革命的宏图远志
C.萌发了托古改制的思想D.张扬了美国革命的精神
2024-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清末新政时期各省总督任职人次统计

总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两广四川云贵东三省
101161513111373

2清末新政时期各省总督出身背景统计

项目进士举人贡生荫生益生生员文量童行伍新式学生
人数(人)5416127107336
比例(%)45.413.410.15.98.45.92.52.55.0

3清末新政时期各省总督在职年龄统计

类别省别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平均
总督直隶78434445464748484955565751.3
两江71726667686946474864656662.4
陕甘6566676847484950516869
58.9
闽浙7273767773456560616263
66.1
湖广6465426768697053544647
58.6
两广6667424344457062636336
54.6
四川6364515253545264656666
59.1
云贵6465626364655556495051
58.5
东三省------5253575867
57.4

——摘自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


请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024-02-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印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3轮船招商局设立,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1865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895康有为发起成立上海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
1896黄遵宪和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
1903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
1911同盟会联络光复会和上海商团响应武昌起义,获得胜利
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上海是全国最大之转运码头,内地货之运往外洋及沿海各埠者,或外洋货物之运往内地者,多以上海为转口地点。一批新型的中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同外国侨民的交往中,学到了西方经营企业的方式。资本日益充实,组织日益完善,业务日益发达,己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上海附近和安徽省等地外出觅生者最多,而技术工人及汽缸工则多为广东或宁波人,他们成为上海近代工业早期技术工人的骨干。

——摘编自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研究》


(1)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成为近代中国中心城市的条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从近代化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分成四个递进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购洋械、办理洋务交涉。第二层次是请洋人训练军队(教练使用洋枪洋炮,列洋操)和兴办军火工业。第三层次是所谓求富的方略,官办新式工商业和官督商办工商业。第四层次是提倡民族私营工商业的问题。

——张鸣《梦醒与嬗变》

材料二   清末新政改革的症结在于,清政府被视为“洋人的朝廷”的情形下,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皇权的举措,必然激化满汉矛盾,破坏新政改革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由此葬送整个新政改革事业,并为革命党人的排满宣传提供口实。这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未曾认识到的一个重大问题,而清政府也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四个层次”中任意两个层次的史实。
(2)阅读材料二,概括其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如图中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为两个事件的共同特征。这一共同特征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C.社会主流思想变化D.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10 . 1907年7月15日,女革命家秋瑾在家乡浙江绍兴以谋反罪被杀,引起全国尤其江浙地区舆论哗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秋瑾案舆论风波

材料一:此次之党狱,政府官吏之对于我人民,可谓侵削生命权之甚矣……人有旦夕之恐,士无一线之安。行旅不得自由,居处不得自由,书信不得自由,一切营业不得自由。

——《论生命权》(1907年8月2日《时报》)

材料二:至于以国民之权利、民族之思想,牺牲其性命而为民流血者,求之吾中国四千年之女界,秋瑾殆为第一人焉……今则以巾帼而具须眉之精神,以弱质而办伟大之事业,唤起同胞之顽梦,以为国民之先导者,求之吾中国二万万之女界,秋理又为第一人焉。

——《敬告女界同胞》(1907年8月10日《时报》)

材料三:夫秋瑾之死不足惜,而当在预备立宪之时代,竟听一班昏墨官吏之作威作福,而政府不派大员为之调查,以败坏预备立宪之基础,为足惜。秋瑾之死无足异,而当在预备立宪之时代,竟听一班昏墨官吏之作威作福,而地方之绅商学界竟不发一言,以讼其诬,致败坏预备立宪之基础,为足异。

——《驳浙吏对于秋瑾之批谕》(1907年8月1日《申报》)

材料四:若革命未见实行,罪名未见宣布,而遽以“秋雨秋风”七字定谳,则是官吏蔑视法律,鱼肉我同胞。故今日之争,不必问秋女士之革命真与不真,但当问官吏之杀我同胞当与不当。

——《敬告为秋女士鸣冤者》(1907年8月24日《新闻报》)

结合社会舆论抨击秋瑾案的出发点,说明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