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之下,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成为摆在诸子百家面前的切实问题。孔子创建儒家学派,以复归西周礼乐文明,重构社会“大一统”统治秩序为毕生追求。孔子援仁入礼,根据时势改造西周礼乐文明,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孔子创办私学教育,将“大一统”的思想诉求熔铸于君子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之中;孔子整理典籍,修订《春秋》,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寄寓其中。

——摘编自叶晓庆《先秦诸子“大一统”学术思想论略》

材料二   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第一次把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孔子被尊奉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外来的进化论使传统的儒术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传统的儒术又使外来的进化论取得了中国的形式。维新派的观念同西方的进化论联为一体,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使一批批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思想,一批批传统士人转化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量,历经千年各种内忧外患而终于能够保存、延续和发扬光大,与孔子仁学结构的长处也大有关系。仁学中的人格理想,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积极进取的实践精神,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责任担当……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熏陶了不少仁人志士。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为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一位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阐述孔子思想对后人的“感染、教育、熏陶”价值。
参考示例: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康有为的革新主张和行动折射出仁学中积极进取的实践精神。
2 . 1902~1911年,见诸记载的“民变”平均两天半发生一次:有抗捐抗税,有抢米风潮,有会党、农民起义,有罢工斗争,有兵变,有反对教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参加者覆盖官员以外的几乎所有社会阶层。这一情形(     
A.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B.实现了义和团的宗旨
C.暴露了“新政”的缺陷D.冲抵了外来经济侵略
3 . 革命派领袖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成立宣言明确指出设立兴中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该口号反映(     
A.宣告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确立B.民族危机促成民族复兴观念的生成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广大人心D.资产阶级明确的反帝反封的要求
2022-07-1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