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有关近代经济史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战”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所特有的一个范畴。其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16世纪至19世纪初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的研究,可以看到前近代中国内部已呈现重商主义的趋势,中国社会和思想虽未突破传统的框架,但已走近传统的边缘。“商战”一词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正式提出来。

——欧阳礼泉《试论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发展脉络》

材料二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名满天下,官拜六品,第二年他却放弃了不可限量的仕途。张謇曾指出,“世界经济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就各项实业而言,最为吾所主张者为棉铁二项,以其于近世界中为必不可少之物也。”据《张骞全集》整理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在初建时尽管面临着各方面的紧迫难题,但对经济仍比较重视。《临时约法》第六条 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实业部呈文孙中山,呈请“详加厘订章程,须行全国”。其所定商业注册章程,革除了清政府对申请注册者“敲肤吸髓,有至一帖恒纳千金左右”的弊端。对于呈请垦荒者,实业部均给予积极支持和保护。

——摘自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说:“予之计划,首先注意于铁路……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也无由发展也”。“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但是为避免重蹈洋务派创办工业时被帝国主义染指及干预历史的覆辙,他强调“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战”思想在中国兴起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指出他在19世纪晚期作出的重大改变。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一问阐述:①概述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措施。②概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
2021-09-02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同阶段的政治,将4幅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
2021-04-27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儒学的传播与挑战

材料   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儒学在中西方社会变革中不断传播又遇到诸多挑战。



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请选择表中任意一个历史阶段,结合材料与所学,评析中西方对儒学的态度。
4 . “她”字的诞生

1823年,来华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中,因汉语里没有字与“she”相对应,他将其译为“他女”。

1864年,传教士罗存德在为教会女子学校编写英语文法书时,可能受到广东话或客家话影响,将所有的第三人称都译成了“佢”。1878年,曾求学英国的广州人郭赞生将传统的“伊”字用于翻译女性代词。

1918年,周作人指出:刘半农曾提起创造一个“她”字,但用新字在印刷时需要铸很多铅字很不方便,所以暂不提倡,而可用“他”暂代。在一些响应者看来,这个字本身就是女子独立和与男子平等的象征符号。

1919年,《新青年》刊登了《英文“she”字译法的商榷》一文。此后“伊”字指代she的方案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她”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5月20日,白话诗人康白情在《晨报》上发表《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成为在报刊上正式使用“她”字的第一人。1920年,留学英国的刘半农以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20年代中期以后,“她”字大量流行开来。


(1)依据材料,概括女性新代词发生的变化。
(2)结合所学,分析“她”字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19-01-30更新 | 5210次组卷 | 66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2019-01-30更新 | 4207次组卷 | 59卷引用:北京市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019-01-30更新 | 195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8 . 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2-12更新 | 1856次组卷 | 6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9 . 1906年,章炳麟说:“老子是胆怯的,主张自然进化,但社会必然是弱肉强食的。”1913年,他却说:“老子洞见专制之真相,使愚民之术不得施。”章炳麟对老子的看法前后不同是由于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B.老子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的扩大
C.当时的统治者推行“尊孔复古”
D.他从主张革命到反对袁世凯独裁
2016-11-27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2016-11-27更新 | 1835次组卷 | 28卷引用:【校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五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