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康有为在其著作《孔子改制考》中,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1916年《新青年》杂志首次登文批评孔子,陈独秀和李大钊指出孔子乃“历代帝王专制的护符”,主张“打倒孔家店”。对孔子评价出现上述重大变化缘于(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传统主流思想地位动摇
2 . 下图为1887—1921年中国生产资料进口额在进出口贸易差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工业结构渐趋合理化B.中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C.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D.外部环境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1905年,陈独秀相继创办青年励志学社,秘密传播革命读物;组织发起安徽爱国会,揭露沙俄侵略企图;创办《安徽俗话报》,并利用学堂教师身份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1913年,他参加了二次革命。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宣扬“科学”与“民主”。受其影响,恽代英在武汉成立互助社,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创办新民学会,邓中夏、许德珩等组织国民社,傅斯年等发起新潮社。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继李大钊之后投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增加“劳动节纪念号”,刊登激发劳动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文章,还亲自到工厂发表演说,《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著名演讲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成立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创办“外国语学社”,分批派送学员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员中包含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

——摘编自纪亚光、蔡明菲《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缔造者—陈独秀》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的变化,并说明陈独秀这些做法背后的共同追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变化的因素。
4 . 下表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
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科学启蒙《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B.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
D.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5 . 民国时期,上海某百货公司曾在报纸上刊文称:“鄙公司虽系统办全球货品,然宗旨首重国货,欧美货次之,13货则仅供市上之所需求耳。”不过,由于抵制日货的声浪如排山倒海而来,该公司只好再度声明:概将日本货品“完全收束不卖,宇愿牺牲血本,以示与众共弃之决心。”该公司态度变化源于(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C.南京临时政府的压力D.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2023-05-22更新 | 510次组卷 | 10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山东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据统计,在1918年以前的大约20年时间里,曾经发表过介绍和同情社会主义主张的文章的报刊不足30种:然而在1918-1922年间,此类报刊多达220余种,当时舆论界大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B.思想解放运动方向的转变
C.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大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2023-05-12更新 | 101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乡绅、族长等精英一直扮演着传统国家和民众沟通桥梁的作用。但由于20世纪初的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政外交危机中,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乡村社会的权力真空便需要新的社会群体来填补。这种社会群体既要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国家汲取资源的任务,又不能在乎自己的社会名声,甚至要不惜与乡村社会的利益对立。为此,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社会群体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

——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推动开展“造村运动”。日本不同地区的农村基本状况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经济状况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后用途多样化,还能够有效提高农户收入,较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不同农产品的需求。日本还建立了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协”,形成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协”和村行政自治组织并行的乡村二元治理结构。此外,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政府相继颁布《农村、山村、渔村通电促进法》(1952),《町村合并推进法》(1953)等法律,主要针对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以增加日本乡村生活的活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完善乡村的行政治理体制等。

——摘编自李金锴、高鸣《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力群体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总结日本的乡村治理经验。
2024-02-2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的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
图2
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
图3
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的流行范本。

——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社会主要思潮的变化影响女性的发型变化”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2023-06-02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届高三仿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的主要来源。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瓦解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
C.民族工业资本雄厚D.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商业资本投入
2023-05-30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近代,“封建”概念发生了巨大蝶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16131682)《郡县论一》

材料二   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将过去的落后的斥之为封建,而将明治维新前的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在1916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曾居留日本的陈独秀将封建制君主专制等同,这无疑是对封建古义的巨大背离。

——摘编自张志强《恽代英封建观考析》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及中国的泛化封建观,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首先是以西的结果一西方有的中国也有;然后才有以一现实的需要促使我们从当时的眼光去看待中古历史上的封建时代。因而封建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古义的中国概念,首先是被点化成舶来品,然后才格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社会标签。

——摘编自冯天瑜等《封建概念再认识笔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所指“封建”一词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顾炎武此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所述的“封建”的具体含义,并说明含义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文中的“现实需要”进行解释。
2023-04-26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