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若以“市舶司”“十三行”“鸦片战争”“北伐战争”等概念来介绍某城,此城是
A.南京B.武汉C.上海D.广州
2 . 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北伐战争的新闻
C.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红军和毛泽东到达陕北
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
3 . “文明的窗口,罪恶的渊薮;红色摇篮,黑色染缸;冒险家的乐园,流浪汉的家园;帝国主义侵略桥头堡,工人阶级大本营;万国建筑博览会,现代中国的钥匙……”,符合上述特征的当是
A.北平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图)。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劳动力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发生,逃避斩获
D.国民经济崩溃,学业难继
5 . 罗家伦说:“学生是运动的先驱,是最先觉悟,最早奋起的力量。他们无所倚傍,赤手空拳,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奋斗。这显然是极可贵的牺牲精神。”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6 . 1919年,李大钊在某文中写道“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里的“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指
A.进化论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D.十月革命经验
7 . 历史精神是指重大历史事件所留下的启示与意义。下列精神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A.红船精神
B.延安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8 . 觉醒和团结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①与材料一“甲午战败割台”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
②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又是如何应对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觉醒和团结”的认识。
2019-04-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3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日益严厉……,工届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叙述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清末新政
2019-04-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3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2019-01-30更新 | 2409次组卷 | 5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