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2023-01-07更新 | 441次组卷 | 59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9年初,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由此,李大钊认为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在于(     
A.以阶级斗争推翻剥削制度B.打破纲常名教,实现男女平等
C.推动国内外妇女界的联合D.吸取欧美教训,进行社会革命
2023-01-03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中共“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共(     
中共“一大”
(1921年)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
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年)
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年)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
4 . 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     
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2022-12-28更新 | 733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6年5月,毛泽东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授中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引导学员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农村斗争,注重农民运动理论与方法的教授。当时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C.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政治素养D.利于开展农民运动支持国民革命
6 .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这场争论(     
A.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社会共识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
7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代翻译活动呈现出官方对翻译活动的掌控力渐趋减弱、民间翻译力量不断壮大、译著内容由自然科学逐渐扩展至人文社会科学等特征。由此可知,近代翻译活动的嬗变(       
A.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B.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C.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D.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8 . “上海(嘉兴)一瑞金一遵义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京”,对这条近代革命路线整体概括最恰当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B.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2022-11-19更新 | 1084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部分条款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D.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2022-11-13更新 | 603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为1926年《北华捷报》(上海租界内英文报纸)投书人的言论交锋,这反映了当时(     

“把洋人拉到和不受保护的中国人一样的境地,对可怜的人民丝毫没有用处!”

——署名“Ajax”的读者,19261I27日《北华捷报》

“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才是正义和平等的象征……些压迫百姓的军阀并未骚扰享有特权地位的洋人。我以为,这将会使农民们更加憎恨洋人,而洋人显然是和这些军阀结为同盟的。

——署名“F.D.Z."读者的回应,1926124日《北华捷报》

A.反帝反军阀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租界居民积极支持北伐战争
C.农民成为当时革命战争的主力D.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