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如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论述。这些论断(        
论述出处和发表时间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强调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B.意在说明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D.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5年,由新学生社女社员发起、以工农妇女为主体的革命妇女团体“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在广州成立。至1926年,仅一年时间,全省就有海丰、顺德、新会、梅县等10多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分会,有会员2000余人。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精神D.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惯性依然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阻碍因素。但是,受五四运动前后急剧动荡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流社会心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助推因素。

——改编自《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其启示》

材料二   纵观整个抗战时期,国人对战争前途走向的认知,既非从始至终都存有必胜信念,也非一直悲观失望,而是随战争形势起落,几经变化。193810月后受战争形势影响,悲观情绪不断滋长,抗战必胜的信心与此前相比明显下降。……194325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令)我们愉快的是百年的锁链已开始解除,我们更能挺起胸,昂起头,以更充沛的精神抗战到底。”

——改编自《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心理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1938年相比,1943年国民重拾抗战信心的主要原因。
4 . 1919年,北京《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这个节日,反应并不热烈。1920年则不同,在工人群众以及广大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应,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举行了集会、讲演或示威游行,同时全国许多报刊报道了各地庆祝“五一”的情况。这个变化表明五四运动后(     
A.工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工人阶级壮大扩大了社会影响
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D.马克思主义受到社会普遍认同
2023-01-25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5 . 图为上海《申报》在1920年12月发表的一幅漫画《共去厌物,道路平坦》,画中的四位农民正合力把一株枯树连根拔起。据此可知,当时(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的腐朽统治B.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成效明显
C.马克思主义与农民运动的结合D.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发展
2023-01-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A.广泛宣传了毛泽东思想B.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
C.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
2023-01-20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纲领中规定“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据此可知,该纲领(     
A.推动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B.体现走苏俄革命道路的要求
C.以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前提D.使中国共产党由幼稚到成熟
8 . 近代中国风云跌宕,仁人志士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三: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举国舆论”的变化,并分析“差若天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出现的中国近代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并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A.广泛的传播了马克思主义B.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清除了列强在中国的统治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23-01-10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构成比例情况。从中可以得出,党在这两个阶段(     
A.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B.坚持统一战线方针
C.领导建立工农民主政权D.积极开展土地革命
2023-01-10更新 | 45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康德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