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023-04-25更新 | 595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其他政党的态度,以下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时间1919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大到二大
态度“中国的一切政党都是腐败的”,“采取不妥协的政策”,“独立斗争,避免变成其他政党的傀儡”。“(共产党)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当中,“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
A.和国民党利益趋同B.主张建立联合政府
C.对国情的不断探索D.正式进行国共合作
2022-09-28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延安召开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亲临会场讲话,他指出全国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但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主力是工农大众。“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既要“贡献给这一空前伟大的民主革命”,更要献身“建设一个伟大新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实现世界观的改造。

1979年《人民日报》五四社论指出:“凡是实践证明正确的﹐我们都要坚持;凡是实践证明错误的,我们都要修正。这是最彻底的科学态度。”

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编自郭祥《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基于五四纪念文本的历史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不同历史阶段纪念五四运动的主题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不同历史时期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变化的历史意义。
4 . 五四运动后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长篇文章中,不再侧重经济学和哲学方面,而是侧重在政治学方面,多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学说。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马克思主义者(     
A.不再关注经济和哲学方面的内容B.脱离实际照搬西方学说
C.认为政治学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D.立足现实探索救国方案
2023-02-14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变化,不仅由中国革命本身的条件而且是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这是因为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191963日以后,广大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这就使五四运动转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感到恐惧,“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亲日派)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

——摘编自陈慧道《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二   19218月,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它“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书记部成立后,分别又成立了北方、山东、武汉、湖南、广东分部,并由中共中央直接委派负责人。1922年,书记部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1日,来自全国110个工会的173名代表出席,“有共产党派,有国民党派,无政府派”等。南方分部在组织会议期间,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各派没有对此提出异议。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摘编自王永玺《新编中国工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后的十余年间,中国学术界的国故整理运动影响深远。1923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提出科学只能创造物质文明,无法解决人生观问题。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就是西方物欲横流的结果。梁启超是张君劢的支持者,他肯定科学的作用,但不承认科学万能。同年11月,胡适提出中国还不曾享受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陈独秀对此问题另辟蹊径,强调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并以此为指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1935年,十位教授联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同年,胡适在《充分世界化和全盘西化》一文中把1929年《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

——摘编自关爱和《文化自信与中国现代学术百年》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文化自信增强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2023-03-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初,有中国学者曾介绍过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但在当时没有产生任何社会影响。但到1919年前后,克氏互助论开始风行中国思想界,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东方杂志连载相关理论,商务印书馆也出版相关著作,人们纷纷主张用互助论来解决人类社会和中国问题。这一变化(     
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宣传推动B.反映出新文化运动阵营出现分化
C.深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D.助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要以中华民国国民的身份致力于两件事,一是享中华民国“国民之自由”,一是尽中华民国“国民之本分”,即发展实业,为实现全民共享幸福和安乐打基础。1923 年以后,他认为,在辛亥革命以后十二年之中,人民不但是没有享民国的幸福,并且年年都是受痛苦,“就是由于革命没有成功”,“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摘编自胡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应“完成辛亥革命之目标,发扬辛亥革命之精神”, 因此“吾人必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始可谓完成先烈( 指辛亥先烈) 之志事”。国民党认为要完成中国革命应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

中共把抗日战争视为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各方革命力量组织联合在一起并能互相尊重、互相策勉,“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目前中国所极端需要的”。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却可以为中国的民族抗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发动广大民众起来参加战争”,不能因为日军暂时优势而发生动摇的妥协倾向。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思想认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纪念辛亥革命”认识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形成一定共识的意义。
2023-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19~1921年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首先从“知识化主义”的点滴改造,走向寻求通盘解决的“信仰化主义”;随后从“柔性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走向“复调的马克思主义”,最后认同“刚性化”的列宁主义。这种变化表明(     
A.新文化运动已发生了异化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D.以俄为师的道路得到了认可
2023-02-14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屈辱、抗争、探索、独立、富强的历史。
(1)在这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中有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节点性事件。请将下列节点性事件填写在对应的时间轴上。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E.新文化运动F.抗日战争胜利G.中国共产党诞生H.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I.中国加入WTOJ.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请将上述节点性事件与其历史影响一一对应。
①倡导“民主”与“科学”
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引进先进的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⑥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⑦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⑧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⑨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武汉、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承载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时空记忆,请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表格。

历史事件位置
(字母)
(1)《南京条约》签订
(2)五四运动爆发地
(3)辛亥革命爆发地
(4)中国共产党最初诞生地

材料1   ……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材料1中……处应填的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此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请列举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遇到的“左”倾错误三例。

材料2   



(6)材料2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
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
(7)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一国两制   
C.科学发展观   D.改革开放
2022-04-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合格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