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017-12-01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中山中学2017-2018上学期高一段考历史试题

2 . 诗词是诗人心情以及客观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毛泽东在不同革命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二: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材料四: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红军进行这次“远征”的原因是什么?与长征初期郁闷压抑的心情相比,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外侮”指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会为一个国民党将军写挽诗?

(4)材料四中“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什么?

2018-01-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 
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国民!完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⑴据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
⑵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此后,孙中山在“知”的方面有了怎样的发展?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知行学说提出的背景。此后八年间,毛泽东是如何“行”的?
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
2016-11-21更新 | 9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唐宝应元年(762年),盐铁使刘晏再变盐法,将官运官销改为商运商销……盐仍由民制,仍由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后转售商人;商人于缴价领盐之后,得以自由运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立“纲法”。……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清代盐政,承袭明末纲法。雍正、乾隆、嘉庆之际,国泰民安,户口繁殖,盐销量剧增。盐商以有专利,遂致暴富,生活穷极奢侈。于时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材料三   自民初以来,以张謇和景学钤为代表的盐务改革派,为兴利除弊,致力改革中国盐政,但因盐商势力太大,未有结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改革派的努力下,至1930年,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刷新盐政。1931530日,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的盐政专门法律。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战争状态,确保军需民食,同时尽量笼取盐利佐助军费,国民政府于1942年推行政府专卖制。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转入战后建设,于1945年废止盐专卖,改行征税制。1946年行政院颁布《盐政纲领》,19473月,国民政府公布《盐政条例》。总观国民政府在战后实行的征税制,虽标榜就场就仓征税,任人民自由贩运买卖,但实际上盐的生产运销仍为封建势力和官僚所把持,巨额盐利亦由实力雄厚的官僚资本所独占。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盐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盐业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盐政改革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2024-04-1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工业化之争】

材料一   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工业化问题的对立思潮

工业化思潮反工业化思潮
孙倬章指出:中国因以农立国,故数千年以来,毫无进化之成绩;今欲与彼进化之工业国,并驾齐驱,以谋生存,而仍欲偏重农业,宁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乎章士钊指出:“英德两国,为争工业之霸权,创开古今未有之大战局”“当世工业国所贻于人民之苦痛何若”
陈宰钧指出:“欲减少农民之人数,以期农化之实现,舍广立工厂,多雇佣工外,实无他术”董时进指出:“农业国可以不需工业国而独立,工业国不能离农业国而存在”“中国若行工业化,…外人之染指是也。农业之性质,不许人有攫取大利之机会”
杨明斋指出:“在农业进入工业之际,一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的道德、人格风俗习惯都是因之而变动…补救的办法,惟有急进于工”龚张斧指出:“窃以为立国之道不在物质文明,而在风俗之淳厚;不在都市之华美,而在乡村之逸安”

——摘编自周积明等著《震荡与冲突: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潮与社会》

材料二   1940年,翁文灏提出“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认为中国要“加强国防,争取抗战胜利”以及“跻于现代国家之林”必须加紧发展工业,即以工建国;但同时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国家的主要财源依然要依赖于农业,此即以农立国。共产党人许涤新提出:“今日在可能之限度内我们绝不能放松工业化的工作;在抗战成功以后的建设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能够以自己本身力量来生产必需机器设备品的工业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重工业。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注重重工业,就是我们最好的参考。”

——摘编自郑大华编《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工业化思潮和反工业化思潮的主要论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围绕工业化问题展开论战的历史背景并对论战进行评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某班学生举办“红军长征图片展”,以下“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应放置的展区是(     
A.“长征的背景”B.“长征的开始”C.“长征的转折”D.“长征的胜利”
2024-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苏区建立之后一直处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下,军事斗争成为中心工作,制度建设受到的关注不足。个别干部受到官僚主义和剥削阶级思想影响,存在贪污浪费现象。这一问题甚至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1931年,共产国际致电中共,建议成立监察委员会,“同混入党内的贪污分子……作斗争”。中共中央遂在党内设监察委员会,在政府层面设立工农检察部,同时在基层设工农通讯员及群众法庭,鼓励群众揭发并检举腐败现象。为防止贪污及挪用公款,中央苏区还制定了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及审计制度。《红色中华》《红星》等党政报刊辟有专栏,专门报道腐败现象及不良行为。

材料二   在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中,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严惩。各级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廉洁奉公,生活上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与拥护。到1932年年底,政府的行政经费和伙食费支出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节余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援前线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悦《中央苏区时期廉政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背景,并归纳其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作用。
2024-02-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浦、永定到达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一交通线以水路为主,沟通了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和位于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中央苏区之间的信息往来,向苏区输送了大量物资,同时也护送了大量中共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红色地下交通线成了中共中央和红军联系的“血脉”通道,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席杰《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一条秘密的国际红色交通线在中东铁路沿线逐渐建立起来。该线起初目的是保障往来中俄(苏)两国革命者的安全。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也承担了传递信件、情报、指示和输送物资的功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战争隐蔽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于司酮《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红色地下交通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承担的主要任务。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条交通线沟通对象的不同。
2024-01-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一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结合所学,列出材料一中“大变局”的具体表现。写出康有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依据而撰写的两部著作名称。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部分研究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末教案》(晚清的“教案”即民众与教会纠纷或冲突的案件,此书收录大量与义和团兴起有关的“民教冲突”案件)
劳乃宣《义和拳教门源流考》1899年(劳乃宣时任直隶吴桥知县)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1900年(袁昶为清朝大臣,因反对义和团被朝廷处死)
《直隶总督裕禄折》1900年,见《义和团档案史料》
《窦纳乐爵士致索尔兹伯里侯爵函》1900年,见《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窦纳乐时任英国驻华公使,索尔兹伯里时任英国首相)
普特南·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1900年(普特南·威尔为当时英国在华记者)。
《论义和团事中国与列强之关系》,《清议报》1900年(《清议报》是梁启超主办的立宪派报纸)
《军机处寄各省将军督抚上谕》1900年,见《义和团档案史料》
《议和难善后更难说》,《汇报》1900年(《汇报》为晚清商业性报刊)
《论列强对中国之政策即中国之前途》,《清议报》1900
佚名《拳匪起祸李鸿章外交文件》1900
《惩前乱而毙后患说》,《(上海)万国公报》1900年(《(上海)万国公报》为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报刊)
文悌《庚子西幸纪程》1901年(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和回京,文悌时任河南府知府)
吉田良太郎、八咏楼主人《西巡回銮始末记》1902年(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和回京,作者身份不详)
支碧湖《续义和拳源流考》1906年(支碧湖为清朝进士,曾任知县,参与镇压义和团)

材料四   探究主题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源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
外国列强与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对晚清时局的影响
(3)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三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对应的序号。参考材料三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个主题,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材料五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自己特色的革命新道路。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4)依据材料五、结合1927年—1934年之间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掌握武装力量”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024-01-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