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有人对照过中日两国的历史教科书,发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说法差别很大,为了更客观地探究真假,高一同学李爱华可搜集的史料包括
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当年驻南京美国记者所拍的新闻照片
③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④国际红十字协会人员所作的记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019-01-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2012年2月20日在会见友好城市南京市代表团时,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反驳河村的史料最直接的是
A.《东京日日新闻》
B.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电影《南京!南京!》
3 . 史料意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关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阜阳三中李礼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他爷爷朋友讲给他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若想证实李礼老师父亲朋友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2018-12-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竞培中心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三千年的历史,六朝的古都,北京荟萃了自金元以来近千年的中国文化,荟萃了众多名胜古迹,见证了各种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机处为行政总汇,雍正年间本由内阁分设……军机处其地至要,其弊极少,较诸汉相国府、唐之中书门下、宋之三省、明之内阁,有利无弊,尽善尽美。军机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大抵天下之权,惟皇上可以操之,非臣下所宜擅也。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汇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雍正即位前后日常政务处理地点的变化,以军机处为例扼要分析说明“大抵天下之权,惟皇上可以操之”这一历史现象。

材料二:江南经济繁荣,得到文人雅士推波助澜,昆曲不但在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乾隆八十大寿,各处地方戏班纷纷进京,彼此又有相互观摩的机会,而徽班能采纳汉戏、秦腔,加上昆曲等各种来源的唱腔与音乐,遂糅合雅俗唱腔于一炉,混合弦乐与管乐器为伴奏,更广泛地收纳不同剧种的演技特色,终于开展为京戏。京戏取精用宏,既较地方戏精致,又较昆曲易懂,于是压倒了各种地方戏,上至宫廷公卿,富商大贾,下至贩夫走卒,皆成为京戏广泛观众群。

——许倬云《万古江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昆曲和京剧在故宫的演出场所,分析昆曲衰落的原因,并说明京剧的艺术地位。

材料三:一二·九运动是在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发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运动中起了骨干作用。一二·九运动是从北平学生运动开始,后来扩展到各界人士参加的全国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学生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王冬梅《一二·九青年学生运动的方向及其历史启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并说明一二·九运动后北平学生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所做的努力。
5 . 历经苦难的民族更加珍爱和平。近代史上,中国曾两次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不仅血洗了民族耻辱,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守卫了人类正义。高二同学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论坛,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1)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        ,B处应填写        ,C处应填写        
【史料印证,论从史出】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2)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举一例印证这一说法。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外链接,知史通今】

材料三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百年屈辱的悲愤情绪获得释放时的欢乐心情。请你指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为什么能使民众如此狂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6 . 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如将《拉贝日记》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主要理由是
A.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B.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C.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D.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2019-08-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5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对黄帝的赞颂和祭祀延续至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推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以下图片是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在黄帝陵的题字(词)碑


(注:毛泽东祭文是为国共两党同祭黄帝而作,部分内容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蒋介石题字“黄帝陵”:邓小平题字“炎黄子孙”。)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全球华人有规模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20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中,一些卓有成就的华人华侨频繁回国投资、讲学,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

——摘编自苏征社《试论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实践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祭祀黄帝的背景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在今天的现实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30年代,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塑造,岳飞的形象从古代的抗金名将、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民国前期爱国忠孝的国家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形象塑造旨在(     
A.最大限度追求历史的真实B.激发国人的民族抗争意识
C.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D.迎合民众的价值文化追求
9 .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对此进行反驳的史料中最直接最有力的是
A.电影《南京!南京!》(2009年)
B.《蒋介石日记》(1915-1945年)
C.《东京日日新报》南京报道(1937年12月13日)
D.《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
10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一事件反映了
A.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D.国联的调查结果决定了事变的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