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2 .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反映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攻打大城市的计划B.组织各方力量去共同抗日
C.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记载,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数个村子的民兵经常进行联防作战——一村有事,数村支援,合力对敌。此外,民兵队伍还在配合支援正规军的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大部队的耳目喉舌和总预备队。据此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A.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B.努力践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C.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D.重视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
4 . 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海外工作委员会,主动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还多次邀请美国记者斯特朗、美军观察组成员等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上述举措(     
A.消除了国际对中共的偏见B.旨在改变美国的对华政策
C.利于突破国民党军事封锁D.利于扩大中共国际话语权
2022-11-23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2年,《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记录了一位老农民的话:“说起那时的负担来,真怕人。尤其纳粮,重的可厉害啦!⋯⋯可是后来,咱们的救星共产党又来了,当年就少出几石米的租子,每年的收入除去给公家纳点公粮外,尽够咱全家一年吃的穿的了。”这反映出(     
A.减租减息政策落到实处B.国民政府阻碍农民运动的开展
C.农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6 . 下图是1942年徐肖冰拍摄的八路军在延安开荒生产的场景。当时的开荒生产(     
A.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B.推动了土地革命顺利开展
C.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日本陆军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记载∶“1941年秋后,作战目的是以维持治安、肃正占领区为主。”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昭和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记载∶“(1943年)日本派遣军的任务主要是着眼于恢复现占领地区的治安。”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日本基本放弃正面战场B.中国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C.国民政府积极对日作战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情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A.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D.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22-08-20更新 | 2767次组卷 | 19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网上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这一举指(     
A.表明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B.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
C.旨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