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2023·辽宁·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据图,当时该作品广为传唱主要是因为,它(     
   
                                   《边区十唱》及其创作过程
A.经由名家的潜心创作B.具有鲜明乡土气息
C.适应根据地建设需要D.能够激发劳动热情
2023-05-10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统计表。

年份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耕地面积(万亩)

862.6

899.4

1004.0

1174.2

1222.3

1248.6

1377.4

1220.5

粮食总产量(万石)

126

127

137

143

147

150

160

175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发展②这利于边区军民生活水平改善
③土地革命受到农民欢迎④此得益于边区政府的政策推动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023-05-10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陈云在1944年西北局高干会上指出:布没涨价实际上是300万斤棉花起了作用,这等于法币二十六七亿元。棉花布匹不需进口,盐价可以提高,这就是贸易自主。法币付出少了,金融就可以稳定了。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A.初步建立自给的经济体系B.以自然经济为主导
C.把农业生产放在了第一位D.提倡自由贸易政策
2023-05-08更新 | 37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1940年,历史剧《梁红玉》在延安创作完成。剧中开场时最先登台的人物并非英雄角色,而是没有姓名的“民众甲”“民众乙”“民众丙”,开场白便是民众们念:“要将敌人赶出去,安居乐业万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帅一个人,救国的责任重得很,须要大众来承担。”这一剧目(     
①借助历史题材唤起民众投身抗战②表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观念
③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④贯彻了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下表所示为1941年山东根据地的胶东地区社会各阶层参与民主选举的占比(单位:%)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阶层

省级

署级

县级

区级

乡级

平均(%)

工人

1.7

0.8

1.9

0.5

1.6

1.4

贫农

43.3

30.6

32.0

35.9

46.5

38.9

中农

45.2

54.8

53.5

54.7

45.2

50.4

富农

8.0

8.7

10.2

8.9

6.7

8.3

地主

0.8

1.5

7.6

0.3

其他

3.8

1.8

0.7


A.提高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B.开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C.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D.旨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023-04-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千余年基层管理体制诸多嬗变,大秦帝国确立的模式(乡官制度)基本不变: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基层管理结构。而且,历朝政府都试图建立一种机制,发挥基层民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功能。从奏汉时起,通过建立什伍组织,邻里监督,善恶相告,甚至有罪连坐,形成严密甚至残酷的监督体系。这种法家的治民之术即便在标榜独尊儒术的汉代以后仍未放弃,在唐代的邻保之制、宋及明清的保甲法中,不断地重现,足以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

——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治理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为抗日救国目标的实现和满足边区人民的生活所需,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匪患,安定秩序:整治烟毒,移风易俗:革除婚姻陋习等等。边区政府还创新社会治理形式:减租减息,多方参与;开展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教育等。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边区农村社会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果。

——摘编自姜秀华《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推行“乡官制”治理模式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措施所起的作用。
7 . 20世纪40年代初,冀中根据地的群众在挖道沟运动中自编的一首“道沟歌”唱到:“道沟弯弯一条线,十村八村紧相连,小车大车沟中走,鬼子白脖(伪军)看不见,敌人挨打不能走,日寇见沟心胆寒。”这说明,冀中根据地的“挖道沟”(     
A.创新了敌后抗战方式B.唤醒了民众抗战热情
C.旨在改善乡村的交通D.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2023-04-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根据外国来访者对边区的观察.他们对这里实行的选举程式、民众之参与政治进程,以及公民权的扩大等事物的印象极为深刻,他们认定红色中国称得上是一种民主制度。”该制度(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最初尝试
C.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权D.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2023-04-08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国统区和沦陷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可收听。电台在语言广播的同时。亦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电台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军情战报等、电台还播放京剧名段、名人讲演、音乐戏曲等节目。后增加对日本官兵播音,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号召日本士兵积极投入反战活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莹莹,赵云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各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有;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社论。介绍解放区等,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请国民党起义人员进行广播讲话,号召国民党官兵退出军队。

——摘编自赵聪、邱菊《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特色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重要意义。
2023-04-04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1942年,奔向延安的人流源源不断。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       
A.确立了“双百方针”的政策B.改变了根据地极度困难局面
C.有利于延安文化观念多元化D.推动解放区文艺科学的发展
2023-03-28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