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1940年4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华北思想战指导要纲附属书》,特别列出“讨伐行动当以重点指向共产军匪,对其游击队作彻底地扫荡覆灭”。这说明
A.日本开始全面收缩侵华战线B.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中共发挥抗战中流砥柱作用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2 . 1943年,毛泽东在《论合作社》的报告中强调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来发展农业生产;到1944年,边区的各种劳动合作组织增长了四五倍;陕甘宁边区参加互助的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这一运动有助于
A.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B.根据地渡过严重经济困难
C.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民主,该文中民主一词出现达257次,除去民主同盟、三民主义、民主派等固定词中所含的“民主”二字仍有140次之多,毛泽东突出民主主要是因为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C.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的必要性
D.创新革命理论宣传形式的需求
4 . 1940年下半年.华北日军突然发现“共军采取了与过去游击战完全不同的战术,乘日军不便,突然以大部队的运动战进行攻击”。这反映出( )
A.游击战不再适应抗战需要B.敌后抗战已转入全面反攻
C.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局面D.敌后战场的作战规模扩大
5 . 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对材料完整准确的理解是:
A.是为了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B.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
C.是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是为了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
6 .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2020-01-12更新 | 629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1940年,中共提出“抗日根据地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1/3。”这一政策在当时
A.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扩大了敌后抗日政权的基础D.瓦解了日伪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
8 . 1944年,前往延安访问的美军观察团记录到:“几乎在日占区的每个角落,延安队伍都有常驻情报人员或武装力量。因为他们不断与日军发生战斗,他们拥有敌军战俘与情报的出色资源。”这反映了
A.情报互通是国共联合抗战的表现
B.敌后抗战对日军的强有力牵制
C.情报战是敌后抗战的最主要形式
D.反法西斯同盟国支援中国抗战
2019-12-09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周恩来、任弼时、李富春等领导同志都争先参加,任弼时同志夺得纺线第一名,周恩来同志被评为纺线能手。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人
A.重视生产技术创新B.以身作则鼓励生产
C.团结各个阶层抗战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019-12-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科实验,体艺班)试题
10 . 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到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组织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表明
A.中共重视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
B.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人民拥护
C.根据地人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D.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