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一带的红军的苏维埃区,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美术兴起了。这些美术紧跟着苏维埃区革命形势而发展。为了教育士兵、 向群众宣传、 配合政策讲解等革命的需要,苏区的画报、传单画、标语画及壁画等,几乎同时产生。 当时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画报”,不是油印,便是石印,作画所需和颜料,也来之不易。画家,有的是在知识分子中选拔,有的是在工农士兵中培养。当时的组织,出于对革命的需要,对于美术工作是很重视的。1929年古田会议,就曾提出:“根据教育士兵的需要,发动群众斗争的需要和争取敌方群众的需要调动文艺的力量,要艺术地编制士兵的教育课本,要把革命故事、 歌谣、图、报当作教材把红军中的艺术股充实起来,出版石、油印画报。 ”自此以后,红军的美术活动迅速地开展起来,居然在“中央苏区到处可以看到壁画”。

——摘编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材料二延安革命美术,多数是群众性的,宣传抗战,宣传革命。譬如延安的城墙上画有巨幅的宣传画,街头巷尾贴满了标语或标语画,同时还举行美术作品展览。1941年的美展,展出了木刻、漫画、招贴画以及雕塑和摄影。诗人艾青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第一日》的评论,称赞了这些革命美术。1942年的1月、2月,延安先后举行了“反侵略画展”,华君武、蔡若虹等都有较多的作品参加展出。2月,华君武、张谔、蔡若虹举行三人的讽刺画展,轰动了延安。这些画家,后来又画了许多反法西斯的作品。许多木刻家,不辞劳苦,竟深入敌人后方举办木刻展览会。有的作品,则配合生产自救进行宣传,并运用传统的年画形式进行创作,由于内容与形式都为群众喜闻乐见,博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摘编自华夏等《中国美术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革命根据地美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发展的共同特点。
2024-03-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2.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摘自1929年《兴国县土地法》

材料二   19378月,中共洛川会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并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这一土地政策是符合中国共产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积极的、有原则的让步,完全符合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页川《简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   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并颁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法强调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农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而不是把土地“恩赐”给农民。但是,大纲中将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的办法,不仅导致许多地区土改出现“左”倾错误,中农的利益也大受侵犯,因此,后来在新区和全国范围内土改时即加以改变。

——摘编自韩广富曹希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出现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历史意义。
2024-02-29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     
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
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
2024-02-23更新 | 6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8年3月20日,毛泽东在抗大讲话时指出:“三民主义的第一个口号是民族独立,第二个口号是民权自由,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结合的地方就在这里。所以说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三民主义者”。这表明(     
A.三民主义是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B.民族战争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完善D.抗日战争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5 . 下表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时间内容
1939年1月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
1941年11月正式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2年5月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阐明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
1942年12月开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大生产运动。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为国民大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D.促进了“三三制”的贯彻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版画《投豆豆,选好人》描绘了边区民众用投豆法进行选举的场景;版画《马锡五调节婚姻诉讼》描绘了马锡五审判案件的场景;秧歌剧《兄妹开荒》、诗歌《春天,劳动在西北高原上》反映了边区大生产运动中轰轰烈烈的劳动场景;秧歌剧《夫妻识字》用通俗幽默的表现手法勾勒了刘二夫妇识字的情景。这些作品反映了(     
A.人民解放战争时的土地改革B.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C.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D.国统区统一战线的发展
7 . 1942年,延安上自中央领导、八路军总司令,下到食堂伙夫、单位门卫,每个公家人都有生产任务。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荒种了三亩菜地,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所在地的山坡下,至今还保存着毛泽东当年亲自耕种过的一块菜地。此举主要目的是(     
A.增加生产坚持抗日战争B.精减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团结民众建立民主政权D.廉政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这些举措(     
A.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D.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表为陕甘宁地区(根据地)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简况表(1936~1937年),表中数据变化(     

1936年1937年
总额(单位:万元)65.32.3
占财政收入比重55%4.41%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B.反映了敌后战场的艰难处境
C.是中共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D.源于日军“以战养战”的掠夺
10 . 《申报》是近代中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民营报纸。全国抗战爆发后,《申报》作为第三方报纸,其报道多角度呈现了共产党形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申报》关于共产党的报道(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节选)

报道主题报道内容
国共合作(关于红军改编的报道)“第八路军现在已经改编完成, 朱德等愿真诚跟随蒋委员长, 与全国友军一起……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不懈奋斗。”
抗战贡献(关于社会各界贺电的报道)“第八路军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暨前线诸将士均鉴,平型一役, 已佩神威, 捷报传来……此后出奇制胜, 谨电驰贺。”
军民关系(记者报道)“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在与日本人进行游击战时,常得到民众的帮助……社会各界人士愿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捐款捐物。”
皖南事变(刊登国民政府下发的通告)“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命叛变,袭击友军,已由顾司令长官紧急处置,绳以军法, 将该军全部解散,编遣竣事。”

——摘编自陈鸿《抗战时期<申报>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

评述《申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呈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