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民主洗礼——政党政治的历史影响史料二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3100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682个。民国初年,我国…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时人评论“中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活动之勃兴时代也就到来了。

——摘编自叶美兰《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背景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措施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有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1)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标志是什么?
(2)分析民国前后政党政治活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析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有何意义。
2023-10-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永威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富户手里。广大无地或土地不足的贫苦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及富农的土地,租额一般是收获总量的50%~70%。随着日本帝国主又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深入,掠夺也在加紧。广大农民在忍受着封建剥削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双重痛苦。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保障了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让他们团结在抗战的旗帜下,以民族利益为重。其主要规定包括:地主未得租户、佃户或半种户同意,不得将地转租、转佃、转半种于他人;地主之土地收入,不论租佃、半种,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钱主之利息收入,不论新债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得超过一分(即10%)。

——摘编自达风云等《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土地政策初探》

材料二   19465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或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土地改革内容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土地改革内容差异的原因。
2023-09-29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所示为1938年张乐平所作的抗战漫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抗战已经进入反攻阶段B.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业已实现
C.团结抗战受到时人关注D.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开始形成
4 . 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     
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
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
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2023-09-25更新 | 571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B.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力量
C.壮大反抗国民党政府力量D.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2023-09-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史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千米,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

——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史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编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3)史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023-09-15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7年10月,刘少奇要求“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群众,首先自己应该组织起来。在群众自己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种要求纲领上,建立真正群众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及脊年、妇女、儿童等团体。要使最大多数的工人、雇农组织在工会之内,最大多数的农民组织在农会之内。”该要求旨在(       
A.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
B.维护根据地独立自主的地位
C.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D.提高对日军作战的动员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3年,陕甘宁边区有25%的劳力、半劳力加入到了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到1944年,这个比例达到50%。下表为1942年实行互助合作前与1943年实行互助合作后粮食产量对比情况表。

陕甘宁边区三个村在1942年实行互助合作前与1943年实行互助合作后粮食产量的对比情况

村名

1942年

1943年

增长百分比

延安县吴家枣园村

141.5石

256.75石

81%

安塞县马家沟村

83.7石

160石

86%

华池县城壕村

170石

280石

60%

以上材料反映了(       
A.边区建设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改造以适应抗战新形势
C.生产关系变革凝聚抗日民主政权D.农业合作互助推动了根据地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这反映了(     
A.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D.共产党政策的灵活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甲午战争后,伴随妇女的逐渐觉醒,妇女解放作为变法图强的一部分,将矛头指向封建陋习。不缠足运动引起国人的思考,废除缠足成为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的废缠足、兴女学这两项措施,拉开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促进了社会变革。戊戌变法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是由男性倡导发起的,各种妇女解放的问题是由男性提出的,女性成为男性的跟随者。

——摘编自张晓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   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提案写道:“不发动占全国人口之半的妇女群众参加到抗战中来,最后胜利是困难的。”抗日民主政府通过多方途径力求解除妇女身上的封建束缚。一是确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明确提出组织妇女参加生产是各根据地妇女工作的新方向。二是在争取抗战民主自由的过程中反对一切封建束缚与压迫,在组织妇女参与民族民主革命中全面推进妇女各项权益等。三是建立妇女解放制度。重视制度建设是这一阶段妇女解放的重要经验。抗日根据地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禁止妇女缠足条例》《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摘编自马蕾《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妇女解放的历史性飞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期间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