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20世纪40年代的高频词汇包括
A.打土豪、分田地、大后方、傀儡、一致抗日
B.西南、西北、减租减息、和平、解放、反饥饿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在根据地先后创造了“豆选"(在代表候选人的碗里放豆,得豆多者当选)“香选"(用香在写有候选人名字的纸上烧圈,烧圈多者当选)等基层普选方式,直接选出乡代表、区议员.县议员、特区议员。这些选举方式
A.夯实了中共局部执政的民意基础B.体现了根据地直接民主的全民性
C.扩大了基层苏维埃政权的代表性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革命力量
2021-10-21更新 | 203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一幅历史地图(局部),判断该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A.“到敌人后方去”B.“攘外必先安内”
C.“对日寇最后一战”D.“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2021-10-12更新 | 446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4 . 陕甘宁边区颁布的劳动法,在提高工人工资待遇的同时也注意保障企业主的利润。边区政府还在农村建立“互助组",在工商业中建立“合作社”,实行集体生产和经营。这些举措
A.以消除封建剥削为目的B.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为目标
C.探索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D.推动了根据地民主法治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陕甘宁边区建设厅的公开资料显示,1942年边区从事民间纺织业者有8.85万人,生产大布1.416万匹;1943年增加到17.2万人,生产大布3.54万匹;1944年扩大到21.3万人,生产大布11.5万匹。边区民间纺织业的发展
A.实现了边区军民的棉布自给B.缓解了边区政府的经济困难
C.主要原因是抗战需求的刺激D.源于土地革命的刺激而产生
2021-08-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抗战时期美国将军史迪威说:“我是根据看到的情况来判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国民党:腐败,失职,混乱,经济困窘,苛捐杂税,空话连篇,没有行动,囤积黑市,与敌通商。共产党:减税,减租减息,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参与政治,说到做到。”这反映了
A.美国政府决定放弃援助国民政府B.国民党更适应民族战争需要
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主战场D.国共两党竞争形势发生改变
7 . 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飞抵延安进行实地考查,肯定了根据地的民主化选举,主张给予中共军队适当援助;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将军也提出装备和联合中共军队抗日的要求。这反映了
A.美国对华政策根本改变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中国共产党影响力的增强
8 . 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县别庆阳合水镇原清涧绥德
机关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
党派共产党233203203547545
国民党17314317333507
无党派2432751266711021
A.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B.适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2021-05-03更新 | 1839次组卷 | 43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针对边区出现的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进行革新和治理,社会风貌焕然一新。边区政府的社会治理
A.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B.阻碍了“三三制”的实施
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形成D.适应了抗日形势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