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引发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经过反复权衡,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1955年7月后,农业合作化形成高潮·.....当时的统计材料表明,合作社80%以上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参加合作社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其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业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农村“深刻的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9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5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长期战争造成国家的极度贫困,在制定"一五"计划时,建设工业强国的问题理所当然被提上议事日程。从当时的国情来看,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资本主义严密封锁的环境中,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共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摘编自杨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五年计划和规划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转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唤起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的背景和在农工产业均衡发展和卖方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带来了我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变。1978年至1996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

——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推动我国工业化道路转轨的因素。
4 . 近代化(现代化)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包
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的军事工业。1876 年,李鸿章又派唐延枢以官督商办形式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洋务派后期,少数“官督商办”企业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贡献,并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民国初年,天津著名民族企业家及其兴办的企业

民族企业家兴办企业企业情况
宋则久天津国货售品所抵制日货
周学熙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官商背景,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孙冰如寿丰面粉公司与民生、时局密切相关
范旭东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国际领先
宋棐卿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所创品牌“抵羊”,暗含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之意

——《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


(2)概述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天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促进其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同时指出1915年开始的在“思想的启蒙”方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四:它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 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 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宪法,在整部宪法的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特点和要求。

——殷啸虎:《过渡时期理论与1954年宪法》


(4)指出材料四中“过渡时期”的含义。请列举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同时指出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发挥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法律。
2023-01-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255日至10日在广州东园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5人,代表15个地方团组织、5000多名团员。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等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制订青年团的纲领和章程,建立团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在会上做了《马克思主义两大精神》的演讲,达林在会上作了《国际帝国主义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演讲。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纲领。纲领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最终奋斗目标是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会议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材料二   中国共青团历史上经历了四次更名。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于195751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祝词,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向大会做了报告。“三大”召开时,全国团员人数已壮大到2300万人,基层团组织达92万个。为了确切地反映我们团所担负的政治任务和广大团员的意志,大会一致通过了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这是中国共青团的第四次更名。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青团第四次更名的原因。
2022-07-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

材料二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其变革也系势所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

——摘编自戴利朝《20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材料三   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治理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初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05-18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恩来说:“国民党改组后,由于我们党的努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在全国大大发展起来”,”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正是由于共产党的推动,国共两党密切配合,有效地发动了工农群众。在北伐前期,蒋介石、鲍罗廷、陈独秀等人,确定了首先以主力进攻吴佩字,而后消灭孙传芳,最后相继讨伐张作霖及其他军网势力的战略方针,和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原则。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

——摘自李晓红《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材料二19351227日,在中共中央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系统地、精辟地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他指出,中国正处在大变动的前夜。要准备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我们必须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一战线。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江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摘编自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三 第一届政协特邀人士中: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宋庆龄,建筑专家梁思成,同盟会元老张难先;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忠庆,教育总长章士钊;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张治中,部力子;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程潜等;此外,还有教育、科研、戏剧、老解放区民主人士、英雄模范人物、少数民族代表……由于周恩来身体力行和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各部门涌现了一大批政策观念强、民主作风好、在党外人士中有威信的领导干部,所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许多人与中共肝胆相照,视战部如自己的家,对党无话不谈,真可谓是统战工作的黄全时代。

——摘编自黄锦华刘昱《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最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毛泽东阐述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2021-12-17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1923年京包铁路通车,包头商业曾急剧发展。1926年后,多方军队驻防包头,军饷皆由地方支出。之后连遭荒旱,引发的鼠疫造成4000余人死亡。农牧凋敝,商业陷入长期萧条。1937年后,包头与西北各省商路基本断绝,人口由上一年的119614人剧减到65215人。建国初期的包头是一个以皮毛、粮食交易等商贸活动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近代历史发展背景下的包头城市职能演变研究》等

材料二   包头地区拥有白云鄂博铁矿,煤、石灰石、萤石、耐火黏土等辅助原料也应有尽有。1955年集二铁路建成,苏联通过它向包钢运输了大批建设所需的设备。包钢是建国初期“156项工程”项目之一,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干部、工人、转业军人、学生和技术人员怀着建设新中国、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情来到包头,成为草原钢城的创业者。在土地征用和资源勘探等问题上,政府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感情,各厂矿还注重对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培养。19591016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地区“寸铁不产”的历史。包钢和鞍钢、武钢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

——摘编自《“一五”计划与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包头经济的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包头草原钢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 .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纵观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不准买卖。

——节选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和《魏书食货志》

自此便出现了如北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所述“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该土地制度推行的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发展?
(3)请分别说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及前苏联国家工业化时期的农业政策并分析积极作用。
2021-08-3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